乾隆年修《汲县志》提要

所属栏目:珍贵方志

清乾隆年修《汲县志》十四卷,首一卷,未一卷,共7册,徐汝 瓒、杜昆纂。乾隆二十年(1755年)刻本。板框大小为20.5厘米× 14厘米,页10行,行22字,小字双行。四周单边,上下黑口,单鱼 尾。线装。封面缺失,首卷凡例缺,目录缺页,图说缺页,末2册有 缺。有图12幅,分别为城图、县境图、县治图、儒学图、书院图、 较场图、漕厂图、县山图、黄河古道图、卫河图孟姜女河附、殷太师 墓图、击磬亭图。其中漕厂图、卫河图、殷太师墓图、击磬亭图残 缺,据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绘图者及时间为“乾隆十九年岁次甲戌 秋九月邑人王德祥写”。
徐汝瓒,字南庐,一字上尊,江苏无锡人。进士。乾隆十七年 (1752年)署任汲县知县。生平、事迹不详。
乾隆年《汲县志》卷首为圣制诗两首,系乾隆皇帝庚午年(1750 年)过汲县时,拜比干庙和孔子击磬处亲书赞诗。末一卷有乾隆十年 (1745年)知县刘尚文增修县志(未成)时的旧序、旧志姓名。
汲县因水而得名。春秋时,今市区西南曲里村有一泉水流出,形 成一条小河,沿河居民盛行汲水灌溉,故名该河汲水。汲水流经的第 一个村落,即称汲,战国时期称汲邑,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建汲 县。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将原卫州、辉州合并设路,取二州名 首字,称卫辉路,路治汲县。明改卫辉路为卫辉府,清承明制仍为卫 辉府,府治均在汲县,故习称汲县为卫辉。1948年11月至1949年2 月,曾划汲县城关和城郊部分村庄成立卫辉市。1988年10月,经国 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卫辉市,属新乡市辖。
汲县明代无志书,元中统三年(1262年)开始,王恽历时三年完 成《汲郡图志》;康熙十四年(1675年),贡生李中节编修《附郭考》 若干卷;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知县佟国瑞组织修志,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始成;乾隆二十年(1755年),知县徐汝瓒修《汲县志》;民国七年(1918年),李时 灿任总纂编辑再次修志,至1935年完成,因战乱未印且大部遗失;1935年,汲县魏 青 自纂《汲县今志》自费出版面世,首开女性修志。
康熙年《汲县志》是现存最早的该县县志,仅北京图书馆存有孤本。据刘永之 《河南地方志提要》云,该志全书十二卷,体例较周全,设纲立目,基本代表了本县各 个方面,不疏略。
乾隆年《汲县志》十四卷。首卷为圣制诗、序、修志姓氏、凡例、目录、图说; 卷一舆地上,分沿革、疆域、星野、形胜、祥异五目;卷二舆地下,分山川、市集、 里社、古迹、街巷五目;卷三建置上,分城郭、仓廒、公署、兵防、学校、驿传六目; 卷四建置下,分桥梁、祠庙、堤堰、寺观、坊表、冢墓、坛肆七目;卷五赋役,分户 口、存留、人丁、耗羡、丁银、漕米、地亩、杂税、地粮、监引、起运、仓储十二目; 卷六风土,分风俗、食货、俗礼、艺术、岁时、物产、种植七目;卷七爵秩,分封爵、 教职、秩官、武职、令佐、遗爱六目;卷八选举,分进士、例监、举人、吏掾、贡生、 武弁、武举、封赠、蔗辟、荫叙、委署、戚畹、例贡、乡饮十四目;卷九人物上,分 贤哲、宦望二目;卷十人物中,分文苑、善绩、忠烈、隐逸、孝义、游寓六目;卷十 一人物下,分列、仙释、方技三目;卷十二艺文上,分历代御制、碑记、疏三目;卷 十三艺文中,分记、题、序、说四目;卷十四艺文下,分铭、附录、诗三目;卷末为 杂识、旧序、旧志姓名。全书共八纲领八十二目。目以类归,体例清楚、严谨,属典 型的纲目体志书。
乾隆年《汲县志》凡例共28条,其中有对旧志的订正,也有编纂说明,可见其严 谨的态度,总体来看,纂者实现了其自序所言“取前志舛讹者正之,遗缺者补之”的 编写目的。
首先,在人物方面,旧志“实多沿袭郡志,未尽确核,甚至因汲向属卫,而地名、 人物俱有与浚、滑、开、濮混者,今颇多所订正”。如旧志中姜子牙为汲人,但纂者认 为:“吕尚,字子牙,东海人。”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考证,指出其根源在“固知鹰扬 遗人乐攀附,即错谬亦决增光”的“羹墙俎豆之思”。再如旧志有孔子击磬处即孔子到 汲县说,但纂者以孔子生平、及地理考证孔子未到汲县。这足以说明纂者的史家胆识、 学识功力和客观态度。
其次,在地理方面,纂者说“汲自金明昌中始无黄河,去今仅六百余年,其故道 在邑东南,历历可记,旧志失载,今特增入”,并用画方记里法绘图,附详细说明,为 研究黄河的变迁保存了资料。特别写道:“汲邑地土洼下,比年益多水患,率由卫河 浅隘,不能容蓄众流,上游积水复从孟姜女河奔腾灌注,遂至泛溢为灾,故于山水中 特详之。”纂者详细地记录了卫河的源头、流经路线及治理,并有“导沁入卫”的具体 建议、评论,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最后,在伦理方面,纂者指出,“割股割肝戕身以奉亲”之伪,庐墓之娇饰, “例不旌表”,尽管仍“附列孝义传中”,既显示了纂者的思想深度,也流露出思想上的 矛盾。
汲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名家辈出,智慧如姜尚,忠臣如比干,词家如贺 铸;影响历史叙事的《竹书纪年》以及广为人知的典故“杯弓蛇影”皆出于此地。因 此,当地文章、诗词、碑记较多。此志选录的文章中,有名的有《吊比干墓文》,又称 《北魏吊比干墓文》或《北魏孝文帝吊比干墓文》,俗称“太和碑”;词有名的有贺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碑记有名的有晋太康十年(289年)汲令卢无忌的《太公 碑记》,即《齐太公吕望表碑》,以及东魏武宣八年(550年)汲郡太守穆子容的《太 公碑记》,即《修太公望祠碑》,其中《齐太公吕望表碑》最为著名。该碑是太公裔孙, 卢无忌尊祖修庙的碑记,卢无忌根据太康十年汲县出土的《竹书》,确认了太公的籍 贯。《竹书》是魏国的国史,因埋藏在魏安 王墓中免遭秦始皇的焚书,撰写时间所 记史实当比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更早。
此志删正、补遗,考证勘察,文献征引颇多,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汲县乃至中原文 化的资料,流传较广。


推荐内容


历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