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修《阳高县志》提要

所属栏目:珍贵方志

清雍正年修《阳高县志》六卷,共4册,房裔兰修,苏之芬纂。 雍正七年(1729年)刊本,板框大小为23厘米×16厘米,页9行, 行21字。四周单边,花口,单鱼尾。线装。
房裔兰,直隶乐城人,壬午举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任阳高 县知县。
苏之芬,朔州人,丁卯举人,阳高县儒学教授。
阳高古城建于战国时期,时为赵国代郡属县,名高柳。明代本境 为阳和卫,非行政区,置前、后、左、右、中五军都司,由都指挥统 领,各都所属未详。清初仍袭明代旧制,改卫为县。今属山西省雁北 地区。
阳高县旧无志书。雍正年修《阳高县志》序载房裔兰“求县志一 阅,皆曰,此典缺”。故房裔兰、苏之芬等人广搜博采,信者存之, 疑者阙之,不数月而草检创成。
该志前有房裔兰和苏之芬序各一篇。正文卷一设星野、舆图、巡 辛、沿革目;卷二设山川、土产、田赋、户口、风俗、祠宇目;卷三 设公署、职官、名宦、乡贤目;卷四设学校、教法、选举、人物目; 卷五设古迹、祥异、武备目;卷六为艺文目。
本志部分刻印局部模糊,装订错乱,其中,凡例和纂修人名装订 于卷三末,次序混乱。卷一篇舆图门主要有山川图,村堡图,城署 图。巡辛门记载了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帝北狩回銮驻阳和;正德 十二年(1517年)帝辛阳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帝亲征葛尔 丹经阳高之事。
卷二山川门附阳高八景,如白登遗迹,在县城南10公里,相传 为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单于40万大军围困之处。北岫攒云,在县境北云 门山,主峰海拔2118米,因山高常有云气飘浮而得名。另外还有云门山,龙混山,织锦飞 花,神谷藏风等景色,并附绘图,比较直观。
田赋目记载有清一代征收赋税情况。阳高地处北寒,沙迹太甚,高土黄沙,满目地土, 碱卤难耕,地虽多而居民稀,土虽多而耕者少,因此赋税征收比较困难。赋税有米银钱,草 银钱和豆银钱三类。户口目统计了雍正六年(1728年),当差人丁二千六百八十八名,共 征银一千一百九十一两七钱。此目记载粗糙,非他志书精确,账目模糊,有征税详目,但支 出详目特别简略。
风俗目记载了阳高县的风俗习惯,如正月元旦,无论贫富,皆彼此登拜宴会;十六日, 多携酒,男外游,云除百病;二十日二十五日为天仓节;二月二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五 月五端阳节;六月六烈日暴衣;七月七乞巧节;九月九重阳节;除夕,易门神,换桃符,守岁。
祀庙目多记庙祠名称,多简略。职官目记人名和官职。选举目同前。名宦目记述阳高 历史上有功绩的官吏,如石璞,由兵部尚书督军务,经画边防,以督边勤称;余子俊,造战 车千辆,修长边六百里为练武图,以教卒,建平城以防御;计进,英敏有方略,远人畏服,不 敢妄启边;佟养量,解冤狱,修文武庙。
乡贤目寥寥几语。学校目记生员数额,考试科目和教学书籍。教法目主要宣传伦理道 德、学问之道、处事待物方面的法则,如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学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 道,不谋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人物目同名宦目,所记人物多为阳高名人。如张纂,平城人,初事北魏尔朱荣,后事尔 朱兆,英勇善战;张万邦,慷慨多大略;罗世芳,有才略,刚直果毅,三遇盗,中箭而亡,后加 封,谥厚恤典;马文绣,贡生,学问宏博善属文才;吴之琳,廪生,笃行孝友,有古君子之风; 崔邑俊,秉性明敏,才尤练达,为县令,多善政。
祥异目记阳高明、清以来的主要灾异,可知明、清以来阳高百姓的生活艰难情景。如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蝗自境外至,群飞蔽天,食殆尽,边土久无蝗,见者大骇”。“崇 祯十七年(1644年),瘟疫,国朝顺治元年方息(1644年)”。“康熙十九年(1680年),大饥, 民间采食莲子、苦菜,皆鸠面形,卖儿鬻女”。
武备目所记清代阳高县有各类兵种计3200名,军器有红衣大炮14位,西洋炮220 位,威远炮190位,总共各类炮1666位。有专门的演武场。
艺文目内容无创新之处,多为歌功颂德之事迹。如胡文烨撰《创建阳和府碑记》,记述 修缮阳高衙署之事;刘宏誉《重修阳和卫儒学碑记》,记学校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 (1603年),瓦屋多有坍塌,县令捐俸金补葺。
总的来说,雍正《阳高县志》在体例上仿同时期的志书,虽然泛泛而论较多,但 从整个阳高县志的编撰历史出发来看,此部志书具有开创性贡献,对后世修志者提供 了第一手的资料。如从这个角度看,本志仍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推荐内容


历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