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的评价

所属栏目:二十五史导读

1. 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
刘知几在《史通·书志篇》中说:“宋氏年唯五纪,地止江淮,书满百 篇,号为繁富”。《宋书》 100卷,记述60年的历史,篇幅的确不小。比较 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状况。尤其是书中 收录了许多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如 《武帝纪》中的 《侨人归土断 疏》、《禁淫祠诏》、《兴学校诏》;《何承天传》中的 《谏北伐表》、《谢灵运 传》中的 《撰征赋》、《山居赋》、《劝伐河北疏》; 《王徽传》中 《与江敩辞 官疏》,《顾觊之传》中的 《定命论》; 《周朗传》中的 《献方策疏》等等都 是关于当时社会的重要文献,如不附在《宋书》的纪传之内,很容易散失, 可能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另外诸志内容更为系统地记述了典章制度的 沿革,成为研究三国两晋及刘宋各项制度的重要依据,可补 《三国志》之 缺。
《崇文总目》说 《宋书》“有博洽多闻之益”是很恰当的。
但是,有些本纪、列传中诏令、奏章过多,以 《武帝纪》为例,仅全 文收录的诏诰、符檄、章表、奏疏,共有31篇。如晋安帝晋刘裕为相国, 封十郡,加九锡一诏、一策,封刘裕为王,加封十郡诏,晋恭帝禅位一诏、 一策、一玺书,显得累赘。《邓琬传》则主要叙述浓湖赫圻之战的过程,仿 佛一个功劳簿,文字有失简洁。但是,评价史书主要的不是看其文字简练, 而是看其史料价值,《宋书》虽然篇幅长些,但是保存了重要的史料。文字 与内容相比,只能算作小疵。
《宋书》问世后,裴松之的曾孙裴子野认为 《宋书》文字繁杂,将《宋 书》删削为 《宋略》 20卷,沈约读过 《宋略》说:“吾所弗逮也”,可见文 字十分精练。后世也有很多人推崇《宋略》,认为《宋书》不如《宋略》,大 概主要指文字而言,将100卷删削为20卷,在史料上定不如《宋书》丰富。 可惜 《宋略》已佚,无从比较。在沈约 《宋书》同时并存的除 《宋略》外, 还有宋史多家,皆已亡佚,唯 《宋书》能流传至今,也说明其价值,优于 他书。
2. 以志见长
《宋书》诸志以囊括魏、晋见长,可补 《三国志》之缺。上继 《史记》 八书、《汉书》十志及《后汉书》八志,使典章制度的沿革,自古代至刘宋, 具有完整的体系,并为 《晋书》诸志的修撰奠定基础。《宋书》八志中以 《天文志》、《乐志》、《州郡志》尤为详明。
不过也有人批评 《宋书》诸志 “兼载魏晋,失于断限”,(晁公武 《郡 斋读书志》)刘知几也说这种做法是“求其所书之事,得十一于千百。一成 其例,莫之敢移,永言其理,可为叹息。“ (《史通·断限》),读过 《宋 书》八志以后可知,刘宋一代制度多沿袭魏、晋,将魏、晋典章制度讲清 楚,刘宋的制度也自然明瞭了。
3. 叙事多用带叙法
带叙法是 《宋书》的创造,也是其在材料处理和写作技巧的长处。便 于保存更多的史料。如 《宋书》列传部分见于目录者已有200余人,如加 上带叙人物就十分可观了,后来 《南齐书》也学习了这个方法。但也有个 别处理不当者。例如。《刘义庆传》,传中带叙鲍照,带叙之人鲍照所用文 字,竟超过本传刘义庆,有喧宾夺主之嫌,不如径立鲍照传为好。
4. 《宋书》 的缺点主要是叙事多所忌讳
如在晋宋之际的宋讳,以《武帝纪》所记最为突出。在宋齐之际又为 齐讳,以 《顺帝纪》所记最为突出。完全掩盖了夺权、杀戮的事实。因此 读 《宋书》应与 《南史》对读,《南史》修撰在唐,已无隐讳的必要了。
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经历有关。沈约原是宋臣,入齐以后又为齐臣, 并受命修撰《宋书》难免有所顾忌。更加他眼见刘祥 “撰《宋书》,讥斥禅 代”,(《南齐书·刘祥传》)被人告发,遭到齐武帝萧道成的痛恨,使他在 修文中难于措词。另外,他的父亲以迎立见晚,惨遭杀戮的悲剧,早已铭 刻在心,更加重了他的恐惧心理。因此,他在修《宋书》时,先拟《袁粲 传》一篇,试探齐武帝的旨意。当齐武帝说“袁粲是宋忠臣”(《南齐书· 王智深传》)以后,沈约仍有顾虑。虽然说袁粲自以身受顾托,不欲事二姓, 为宋死难尽忠。绝不敢载当时流传的谚语“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 作褚渊生”,反而曲笔为袁粲回护说“齐王功高德重,天命有归”。袁粲是 忠臣,齐武帝是圣君,两全齐美,沈约修 《宋书》,齐武帝多有干预,据 《南齐书·王智深传》载,原载孝武帝和明帝一些丑事,齐武帝就曾以他曾 是明帝臣下,要求沈约删去,所以《宋书》隐讳不少,也可见当时写史之 难。
5. 《宋书》 成书时间短促,有草率失检之处。
如沈庆之、沈攸之叔侄二人的传,沈攸之在34卷,其叔沈庆之反在37 卷; 何尚之、何偃之父子,何尚之传在66卷,其子何偃之传却在59卷。
6. 《宋书》 无食货、刑法和艺文三志, 是 《宋书》 的一大缺欠。
据 《志序》说“刑法、食货,前说已该,随流派别,附之纪传”。不知 “前说”是指何书。只知《宋书》不载食货、刑法二志是有原故的,但艺文 志始终未提及。正是因为缺少上述三志,后人多为其补撰,目前已知的有:
清郝懿行 《补宋书食货志》 1卷、《补宋书刑法志》 1卷。
虨聂崇岐《补宋书艺文志》。
此外,《宋书》在隋、唐时期流传不广,到宋朝始有刻本。历经传钞, 已有脱误和缺佚。苏洵曾说,宋、齐、梁、陈等书,传之者少,秘书所藏, 亦多脱误,宋蜀大字本缺46卷《到彦之传》。《谢灵运传》缺字很多。另外 《少帝纪》、《宗悫传》、《赵伦之传》等,就是依据他书补入的。例如《赵伦 之传》后有郑穆的志:“臣穆等案《高氏小史》,《赵伦之传》下有《到彦之 传》,而此书独阙。约之史法,诸帝称庙号,而谓魏为虏。今帝称帝号,魏 称魏主,与《南史》体同,而传末又无史臣论,疑非约书。然其辞差与 《南史》异,故特存焉”。可见今本《宋书》已非原貌,既有残缺,也有后 人补入之文字。
总之《宋书》搜罗赅博,记事详赡,史料丰富,并且在体例和笔法上 多有新意,是一部有价值的史书。


推荐内容


专业词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