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的著述宗旨及其编纂概况

所属栏目:二十五史导读

1. 著述宗旨
班固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使班固的史学面临着这样的任务;以儒 家正统思想为准绳,总结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统治上的得失成败, 为东汉政权提供经验教训; 以“皇权神授”、“天人感应”为指导,从历史 上论证“汉承尧运”,得天“正统”,而且“天祚未改”,从而证明西汉王朝 存在的唯一性,也为自称刘氏政权“中兴”的东汉王朝提供维护政权的神 化了的历史依据。班固正是以这样的任务为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著述宗旨。
班固的著述,是深受父亲班彪的影响的。他不仅从材料上吸收了《史 记后传》的篇文,并且在著述宗旨上也继承并发展了父亲的遗愿。
班彪撰述《史记后传》,其原因有三。第一,不满司迁之后,诸家继迁 之作: “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后汉书 ·班彪传》,后文所引此传,均不再注明出处)。第二,不满司马迁对西汉 太初以前史事的记载:“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至于采经摭传,分 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在体例上, 《史记》也不够整齐: “又进项羽、陈涉而黜淮南、衡山,细意委曲,条例 不经。”“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第三,不满司马迁在书中 表现出的非正统思想:“论议浅而不笃、其论学术,则崇黄老而薄《五经》; 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 所以遇极刑之咎也。”班彪的著述目的是: “今此后篇,慎考其事,整齐其 文,不为世家,唯纪、传而已。传曰: ‘杀史见极,平易正直’,《春秋》之 义也。”也就是说,他要对西汉史事,在史料上择精存真,订正、补充《史 记》的疏漏、舛误之处; 在编撰上,将《史记》开创的纪传体在体例上整 齐划一,在行文上严谨有序,创作出一部“平易正直”的 《史记后传》。
班固发展并完善了父亲的著述思想。他在《叙传》中表述了自己的著 述宗旨:
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 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 乎其有文章也!”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 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纂前 记,缀集所闻,以述《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 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 传,凡百篇。”
从班固的自叙以及《汉书》的撰述体例、撰述风格上看,班固基本上 是依循着父亲制定的目标进行创作的。但他与班彪又有所不同。班彪对于 《史记》的改造,主要着眼于史料上的审核与编撰技术上的修整。对于司马 迁的 “论议”,他只是惜其不与圣人同;“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 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但并未明确提出要在《史记后传》中对此进行更 改。班固则为彻底改变《史记》的“异端”思想,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首 先是在体裁上,为了突出刘氏王朝在人类史上的地位,充分证明刘汉是承 天“正统”。班固摒弃了纪传体通史的形式,也不象父亲那样为《史记》作 续编,而是“起元高祖,终于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断代为 史,从而在著述形式上改变了刘汉“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的 历史地位。其次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要 “旁贯《五经》”,即要用 《五经》的道义,将刘汉二百多年的历史讲说清楚,这便与司马迁“是非颇 谬于圣人” 的 “一家之言”正相对抗。
简而言之,从班彪到班固,从《史记后传》到《汉书》,班氏父子逐渐 完善了自己的著述宗旨,承担起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汉书》取得的巨大 成功,反映出班氏父子圆满地实现了自己“慎核其事,整齐其文”、“综其 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 的撰述目标。
2. 《汉书》 的编纂概况
《汉书》是经四人之手,历三四十年之久,才得以完成的。班彪的《史 记后传》,已粗具西汉国史的规模。当时学者对班彪续作给予高度赞扬,王 充《论衡·超奇篇》称:“记丰详悉,义浅理备。观读者以为甲,而太史公 乙。”说班彪的续作超过《史记》显然过分,但他的努力成为班固著《汉 书》的重要基础,则应该肯定。班彪卒后,班固决心完成父亲的未竟之业, 于是于明帝永平元年(58),开始了《汉书》的编撰工作(参见陈汉章《马 班作史年岁考》,《缀学堂初稿》卷二)。永平五年(62),有人上书朝廷,告 班固“私改作国史”,因而被捕下狱。其弟班超急忙赶到洛阳,上书明帝, 为兄辩解,“具陈固不敢妄作,但续父所记汉事。”(《后汉书集解》引《东 观记》)这时地方官也把班固的书稿送到京师,明帝看过之后,很欣赏班固 的才学,就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为兰台令史,迁校书郎。这是他一生的重 大转折,自此以后,班固 “专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汉书·叙 传》)。在他与同僚一起完成了一部分国史的撰述后,明帝诏令他在兰台把 未完成的《汉书》继续写下去,“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至建初中乃成”(《后汉书·班彪传》)。全书基本完成后,有些篇章还在继 续补充修订之中。永元四年班固卒后,尚有八表及《天文志》未最后完成。 和帝又令其妹班昭继作八表,马续补作《天文志》。这样,《汉书》才得以 大功告成。
《汉书》以前,有关西汉的史著已有多种。《史记》是一部通史,但于 汉初历史用力甚厚。自 《史记》问世以后,从西汉后期到东汉初年,补续 者甚多。先有褚少孙的“补阙”,接着又有刘向、冯商、扬雄等15人的撰 续。东汉初年,班彪将刘向等人的续《史记》总汇一起,称为《别录》,同 时又著成《史记后传》。班固的《汉书》,基本上是在《史记》和 《史记后 传》的基础上修撰而成的。加之他身处兰台,得以博阅各种史料。《后汉书 ·儒林传》载:“光武迁还洛阳,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辆,自此以后,叁 倍于前。”班固著述《汉书》,也大量参阅了这些档案文献资料。大致说来, 武帝以前的历史记载,大都采用《史记》,约有50多篇,单是列传就用了 40篇。但班固并不是完全照抄《史记》原文,而是进行了一番加工整理和 修改补充。武帝以后的记载,是以班彪的 《后传》为蓝本,综合各家续 《史记》,缀集所闻而成。应当指出的是,班固对于前人史著,有修有改,有 综合,但这决不是简单的转抄削删,而是于其重新组合的过程中,自始至 终贯彻着他自己独特的著述宗旨,集迁至彪200年间史学发展之大成。郑 樵《通志总序》责备班固“自高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尽窃迁书”,可谓 不尽公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 “《汉书》武帝以前,纪传多用 《史 记》原文,惟移换之法,别见剪裁,”可谓知人达意。


推荐内容


专业词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