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的修撰者——沈约

所属栏目:二十五史导读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生于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元 嘉十八年 (441),卒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 (513),享年73。
1. “江东之豪,莫强周、沈”
沈约出生于江东世家大族。他在《宋书·自序》中说:“沈氏家族起源 于远古的少皞金天氏。少皞有子名昧,昧子为允格和台骀。台骀被颛顼封 于汾川。又过了若干代,其后人分别封于沈、蓐、姒、黄。沈国在春秋时 期曾列于盟会。鲁昭公四年 (公元前538) 为蔡国所灭,但其后人仍以国 为姓。秦末有沈逞被任命为丞相,坚辞不就。沈保是沈逞的曾孙,是西汉 初年的竹邑侯,其子孙多为大官。东汉光武帝时; 沈戎不愿作官,避居会 稽乌程县余不乡。即今浙江德清县一带。这里在东汉顺帝时属吴郡,灵帝 时称永安县,三国时属吴兴郡,晋武帝时改永安为武康。自此沈氏家族定 居下来,成为江东大族。《晋书·周札传》中说“江东之豪,莫强周、沈”, 足见沈氏家族政治上势力雄厚,经济上家资丰盈。
沈约的祖父沈林子,字敬士,曾跟随刘裕打孙恩、伐鲜卑、攻羌人、败 姚泓。“声威远闻,三辅震动”,是刘裕的开国功臣。因他“思议弘深,有 所陈画”,刘裕“未尝不称善”。刘宋建国前为镇西谘议、建威将军、河东 太守,建国后又封汉阳县伯,食邑六百户。以后又晋升为辅国将军追赠征 虏将军、谥为“怀伯”。永初三年去世时,正值刘裕病重,群臣“恐以实启, 必有损恸,每见呼问,辄答疾病还家,或有中旨,亦假为其答”,可见刘裕 对他的 “深相矜重”。
沈约的父亲沈璞,字道真,是沈林子的幼子。自幼好学,善属文。扬 州刺史始兴王刘濬十分器重他,元嘉十七年 (440),任命他为主簿,与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共事,当时范晔为长史。沈璞在扬州8年,政绩显著, 升任宣威将军、盱眙太守。元嘉二十七年(450)拓跋珪南下,他与辅国将 军臧质奋力守城,打败北魏军,深得宋文帝宠信,“尝赐丰厚,日夕宴见”。 这时刘宋皇族内部争权斗争愈演愈烈。元嘉三十年(453),文帝准备废去 太子,不料太子刘劭抢先下手,杀死文帝及宰相江湛等多人,自立为帝。这 时文帝的第三子江州刺史刘骏,正率江、豫、荆、雍四州兵力准备攻打大 别山的少数民族,闻讯后,回师讨伐刘劭,杀刘劭、刘濬,自立为孝武帝。 沈璞原是刘濬亲信,孝武帝以其迎主不及时,将其杀害。
2. 历仕宋、齐、梁三朝
沈璞被杀时 (453),沈约只有13岁,所以 《自序》中说“年十三而 孤”。遭家难后,全家四处躲藏,直至遇赦。在逃难的日子里,沈约仍然苦 学,昼夜手不释卷,母亲谢氏担心他过度劳累,“常遣减油灭火”,但他仍 然是“昼之所读,夜辄诵之”。由于他笃志好学,遂博通群籍,并写得一手 好文章。大明四年(460)沈约20岁便立下撰述晋史的志向。使持节都督 郢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蔡兴宗很赏识沈约的才华,泰始初年,将 沈约的志向秉报明帝,得到明帝批准。沈约自25岁开始撰述《晋书》,苦 心经营二十余年。在他27岁时,蔡兴宗任命他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 后来蔡兴宗为征西将军调往荆州,改派沈约为征西军记室参军,带关西令。 蔡兴宗常对人说: “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元徽二年(473)蔡兴宗卒,沈约34岁为安西熙安王法曹参军,兼记 室。后又为尚书度支郎。
宋齐易祚后,为征虏记室,带襄阳令,侍奉文惠太子萧长懋。建元四 年(482)文惠太子入居东宫,沈约42岁,为步兵校尉,管书记,并入直 永寿省校勘四部图书。沈约深得太子欢心。文惠太子说:“吾平生懒起,是 卿所悉。得卿谈论,然后忘寝,卿欲我夙兴,可恒早入”。因而沈约总是 “每旦入见,景斜方出”。同年,为太子家令。敕撰齐朝国史。永明二年又 为著作郎,撰次起居注,为竟陵王萧子良司徒右长史。当时竟陵王也在招 士,在其西邸有许多人同游作诗,主要人物有沈约、萧衍、谢朓、王融、陆 倕、萧琛、任昉、范云和萧子良,号称“竟陵八友”。
永明五年(487),又奉命修《宋书》,次年《宋书》纪、传完成。十一 年(493),文惠太子死,出为东阳 (今浙江金华)太守。自此沈约常常怀 念太子,甚至到了晚年,睠睠之念仍然不泯。一次梁武帝问侍宴的妓师 (原为文惠宫人)席问认识谁! 妓师答道“惟识沈家令”,听罢沈约“伏座 流涕”。
明帝时,沈约为辅国将军、五兵尚书、国子祭酒。明帝死后,奉尚书 令徐孝嗣之命,起草“明帝遗诏”。迁为左卫将军,不久加直散骑常侍。
东昏侯永元中(499—500),为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这时政出多门,沈约常有退隐之意。
这时,雍州刺史萧衍打入建业、杀东昏侯,立和帝,自称相国、梁公, 不久又进爵为梁王。萧衍与沈约是老朋友,同为竟陵八友。萧衍任沈约为骑将军。萧衍在取代和帝的问题上还有些迟疑,沈约则劝萧衍早定大业, 他说:“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而且还说天文、人事都有改朝换代的 征兆,并认为这种征兆自永元以来“尤为彰著”。还引用了“行中水,作天 子”的谶语作为依据。(行之中有水,即“衍”字。暗示萧衍要作皇帝。)所 以他主张萧衍要早做主张,并认为“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萧衍决心 已下,次日令沈约起草即位诏书,沈约立即从怀中掏出早已拟好的诏书和 人事安排的建议。萧衍过目后,无一改动,说:“平生与沈休文群居,不觉 有异人处,今日才智纵横,可谓明识。”由于他的翊赞之功,被封为建昌侯, 食邑千户。任命为尚书仆射。其母谢氏也被封为“建昌国太夫人”。不久沈 约又升为左仆射。天监二年(503)沈约母亲去世,萧衍也“舆驾亲出”前 往吊唁。又命沈约为镇军将军、丹阳令、置佐史,四年又为右光禄大夫,迁 侍中右光禄大夫。为昭明太子詹事。六年为左仆射领中书令,不久迁为尚 书令,领太子少傅。常与萧衍共议国家大事。十一年(510)加特进光禄大 夫,特进为中军将军。十二年去世。“诏赠本官,赙钱五万、布百匹,谥曰 隐”。
沈约虽受梁武帝萧衍重用,但晚年遭到猜忌,时常惶恐不安,终于病 倒。病中常做恶梦,梦见齐和帝用剑斩断其舌,以惩罚他说萧衍夺权代齐。 沈约害怕,请来巫者,巫者所说与梦相同,于是又请道士奏赤章于天,声 称萧衍代齐与他无关,不是他的主张。不久,此事被萧衍闻知,盛怒之下, 几次派遣中使谴责沈约。沈约由于过度恐惧,病情加重,于天监十二年 (513)闰三月病逝。当时有司请谥为“文”,梁武帝忌恨他怀念齐朝,说他 “怀情不尽”,应该改谥为 “隐”。
3. 文坛领袖
沈约也是齐、梁文坛上的领袖,是竟陵八友之一。他与谢朓、王融、范 云等人共同创造了“永明体”新体诗,对后世的律诗、绝句有深刻的影响。
“永明体”新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诗讲究音律对 偶、声律和谐。强调诗应以“吟咏情性”为主,改变两晋以来偏重使用典 故的做法,使诗歌具有平易清新、情景交融的特色。沈约还根据“四声之 说”,进一步提出要力戒音律中的八种毛病,总结为“四声八病”之说。
沈约是大手笔,写了许多新体诗,21岁时作的“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是其最早的作品。这里的西阳王指孝武帝王子尚。其最出名的作品是“郊 居赋”。(其郊居处在建业半山寺附近)
他还扶植后起的能文之士,如王筠、张率、何逊、刘孝绰、吴均、刘 勰等人。刘勰《文心雕龙》成书以后,未为时流所称。刘勰想取定于沈约。 但是沈约地位十分显赫,难得相见,于是,刘勰自负其书,立于道旁,候 沈约出门,拦在车前,佯做卖书,请沈约看,沈约看后,十分重视,认为 《文心雕龙》“深得文理”,并常常将其放在案上,以备随时阅读。
他还酷爱藏书,据说他所聚集的书籍达两万余卷,居京师 (建业)藏 书之冠。
4. 主要著作
据《隋书·经籍志》载有:
谥法10卷 (《梁书》、《南史》称“谥例十卷”)
四声1卷 (《梁书》、《南史》称《四声谱》)
《晋书》110卷 (据《自序》知《晋书》原120卷,当时已失第5帙, 存110卷)
《新定官品》20卷
《宋世文章志》2卷。(《梁书》、《南史》称《宋文章志》)
《俗说》3卷
《袖中记》2卷
《袖中略集》1卷
《珠丛》 1卷
《梁特进沈约集》101卷 (《梁书》、《南史》为100卷)
《集钞》 10卷
此外,还有《高祖帝纪》 14卷,《迩言》10卷及《文章志》等。
上述诸书皆已亡佚,今仅存《宋书》100卷和收入《昭明文选》的诗 文。


推荐内容


专业词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