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薇雅词序》

所属栏目:宋词

见于张孝祥《于湖先生长短句》。版本见《于湖先生雅词序》条。该序作于宋乾道七年(1171)。张孝祥的文学活动,主要是在南渡之后。时代要求作家包括词作家不应再局限于遣兴娱宾、偎红剪翠的婉媚风格,更不应再受词的所谓“本色”“当行”的束缚而吟唱些软绵绵的小调,而是应该用词这种已为广大接受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喊出时代的强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良心的作品来。张孝祥等一批爱国词人,便创作了许多这样的优秀词作。该序对《于湖词》的这一特色作出了高度评价和中肯细致的分析。首先,该序指出,与“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晚唐词风完全不同,张词是在危难中“起衰”“济溺”的“正声”“正气”,其“骏发踔厉”的词风,来源于苏轼,“能继其轨者非公其谁与哉”!其次,该序不再以所谓本色当行、婉媚艳丽为必然的上品,也不再以援诗文、经传入词为“句读不葺之诗”而非之;而将“寓以诗人句法者”作为一大优点揭出,理直气壮地为“以诗为词”张本。该序又进一步将这一词风的形成与词人独特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分析《于湖词》之所以能“与‘大江东去’之词相为雄长”,主要即得力于张孝祥“出守四郡,多在三湖七泽间”的仕宦经历:“何哉?衡谓兹地自屈贾题品以来,唐人所作,不过《柳枝》《竹枝词》而已,岂以物色分留我公,要与‘大江东去’之词相为雄长,故建牙之地,不于此而于彼也欤?”


推荐内容


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