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词话》

所属栏目:宋词

刘克庄(1187~1269),有《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是集有《四部丛刊》涵芬楼景印旧钞本等。其中《后村诗话》14卷,原编入《大全集》,后人析出单行,今有中华书局1983年王秀梅点校本。《大全集》及《诗话》中约有词话50余则。以词集序跋及诗话中论及词者为主。词集序跋主要有《翁应星乐府序》(《大全集》卷九七)、《辛稼轩集序》(同上卷九八)、《黄孝迈长短句跋》(同上卷一〇六)、《跋刘叔安感秋八词》(同上卷九九)等。《后村诗话》中的词话,则主要涉及词坛轶事、词人评价等。

宋代刘克庄撰《后村居士集五十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span style="font-size: 14px;">)</span>

刘克庄本人所作词倾向于辛派,故对稼轩词别有会心。在《辛稼轩集序》中,刘克庄着重叙述了辛弃疾的特殊身世及远大的政治抱负,论述了这一身世抱负对于辛词特色的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高度评价了辛词在南宋词坛上的领袖地位:“前辈谓有井水处皆唱柳词,余谓耆卿直留连光景、歌咏太平尔;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一评价虽然有些夸张,但就南宋词坛而言,确实无人可与辛比肩。《翁应星乐府序》则提出了一个词学史上常见的而又不易处理的重要问题——怎样的风格内容,才能算得上是上等的“好词”,即词的价值取向问题。序中说:“长短句当使雪儿、啭春莺辈可歌,方是本色。”但光有婉约可歌的本色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辛(弃疾)、陆(游)”的“气魄”:“其说亭鄣堡戍间事,如荆卿之歌、渐离之筑也。及为闺情春怨之语,如鲁女之啸、文姬之弹也。至于酒酣耳热,忧时愤世之作,又如阮籍、唐衢之哭也。近世唯辛、陆二公,有此气魄。”兼备二者之长,是否就尽善尽美了呢?序中又说:“范蜀公晚喜柳词,以为善形容太平。……余谓君当参取柳、晏诸人以和其声,不但词进,而君亦自此官达矣。”就是说,词在风格方面,要本色当行,也要慷慨激烈,内容方面则要求反映时代风貌,三者相互参取补充,就是序作者心目中的理想词作了。《黄孝迈长短句跋》针对当时理学界“崇性理而抑艺文”的现象,抬出了作为歌词远祖的《诗经》,为“尤艺文之下”的小词辩护说:“‘杨柳依依,雨雪霏霏’,非感时伤物乎?‘鸡栖日夕’‘黍离’‘麦秀’,非行役吊古乎?‘熠耀宵行’‘首如飞蓬’,非闺情别思乎?……孝迈英年妙才超轶,词采溢出,天设神授,朋侪推独步,耆宿避三舍,酒酣耳热,倚声而作者,殆欲摩刘改之、孙季蕃之垒。……昔孔氏欲其子为《周南》《召南》……盖君所作,原于二南,其善者虽夫子复出,必和之矣。乌得以小词而废之乎?”既然小词的种种内容、风格都可以在作为经典的三百篇中找到源头,那么,小词的存在当然就是合理的。这种上攀六经而“尊体”的做法,常为后人特别是清人所沿用。《跋刘叔安感秋八词》对宋代具有代表性的三家词之得失作了评价:“耆卿有教坊丁大使意态;美成颇偷古句,温李诸人,困于挦扯;近岁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针对这三家的缺失,刘克庄借评叔安词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词作:“丽不至亵,新不犯陈,借花卉以发骚人墨客之豪,托闺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周、柳、辛、陆之能事,庶乎其兼之矣。”


推荐内容


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