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方成传 > 正文

里程碑——《武大郎开店》
方成传


图20 《武大郎开店》


漫画展的展品中,第一幅是《武大郎开店》,这是方成这一批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他毕生整个漫画创作生涯中的精品。这次漫画展举办得非常成功,参观者络绎不绝,好评如潮。尤其是《武大郎开店》这幅作品,广大观众和同行们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武大郎开店》的画面简单,又很滑稽:武大郎开了一家店,他的几个伙计也都个头矮小,正在收拾桌椅。一个伙计在对一个来客振振有词地说:“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
画面正中有一道门,那门上的对联可是画龙点睛之笔,极扼要地概括表现出当时社会上各个单位类似的现象:
“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惟我独尊”
横披:“王伦遗风”。
画面的右下角,落款“方成”。“成”字的右下角,是表明创作年代的阿拉伯数字“80”。落款的下方,有一枚白文方印,印文是“方成”。方成的作品,大都喜欢在画面角落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创作年代,横着写、竖着写的都有,但盖印的作品不多。方成在《武大郎开店》上盖印,表明他对这幅作品十分珍爱。后来方成也在各种访谈中多次表示过,《武大郎开店》是他最满意的代表作。
方成为什么会画这样一幅漫画呢?原来,这是他多年的“伤痛”而触发的艺术构思——他所在的报社美术组,老组长华君武调到美协任秘书长后,新组长是一个年轻的初学漫画的党员。早先,方成曾申请入党,组内原副组长苏光也曾表示同意,但新组长却坚决反对。而且在“文革”开始时,这位新组长和组内几个党团员还从方成解放前在上海发表的100多幅针对旧社会的讽刺画中,找出一幅表现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的讽刺画,给方成戴上了“反党”的帽子,并以“漏网右派”、“反动文人”的罪名,将他划为“牛鬼蛇神”押进“牛棚”监督劳动。不久,因报纸恢复出版,各部门那些领导得以“解放”恢复原领导职务。可方成不是党员,又无领导职务,尽管业务能力很强,尽管工作认真负责,却仍要长期下放到河南干校及京郊各地监督劳动。
方成也深知,像他们新组长这一类的领导在当时的各个单位里还不在少数。在方成看来,这种情况往往是“一般领导的才能会比较高,本事比较大,这样下面做干部的能比较容易。如果领导他本事不高的话,下边有水平高一点的,领导会害怕。怕抢他的位置,怕影响他的威信。”
于是方成心中生出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就是想用漫画来讽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种“妒才嫉能”的现象,为“文革”中在这个问题上蒙受冤屈的人们“说说话”。
由于这个主题在他心中酝酿了许久,所以一提起笔来这幅画画得很快,构图只用了一天时间,加上后来几次修改构图也只是费时两天,倒是那副对联的修改花了好几天时间。开初,对联用的是一幅传统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在要开画展之前,他把这个作品拿去给他过去的老领导华君武看,很想请他指教一二。因为华君武是方成当年来一直很佩服的领导。
华君武看了这幅画后对方成说:
“画是不错,就是你的对联不好。这个太一般,你得把这个改喽,改成跟这个主题切合的最好。”
方成觉得华君武这个说法很在理,回家后,他苦苦思索了三天,最后他想起了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了。方成小时候就喜欢背书,《陋室铭》他背得很熟的,开篇第一句便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于是他灵机一动,把刘禹锡这句改成“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惟我独尊。”这么一改不就正好了吗,跟主题很切合。再往下想,那个横批就好办了,他脑袋里一下子跳出了“王伦遗风”四个字。
“妙!妙!”方成心中都不由得为自己这个想法叫绝了——王伦不是有名的最嫉才嘛?他不是在梁山占山为王,比他能干的都不要吗?
这样的改动,不仅强化了画面的讽刺意味,而且使作品的思想性得到升华,提升了这幅漫画的艺术感染力。后来,老画家李苦禅碰到方成,就非常赞赏这幅画,对画中的对联最感兴趣了,一见面就连说:“你这对联真有意思,真有意思!”日后只要两人再见面时,李苦禅都总要对方成提起这幅画。
《方成漫画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特别是《武大郎开店》这幅漫画,许多观众在忍俊不禁之余,由衷叹服作者借古喻今讽刺手法的绝妙与深刻。
画展吸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这幅《武大郎开店》同时先后在《工人日报》和《人民日报》发表,一时间,方成收到了如潮水般涌来的读者来信。《方成漫画展》在北京展出结束后,全国十几个城市都踊跃来借这个展览去本市展出,当地报纸都刊有热烈评论,并配发漫画《武大郎开店》。为借展览,四川和广东还发生了点争执。
11月,还有人将《武大郎开店》编成河北梆子在塘沽演出,天津的电台还作了现场广播。“一张漫画能变成一出戏,全国有名,呵呵。”——方成在朋友面前,得意地笑着大声说道。他找了个录音机,把广播电台播放的梆子戏录了音,一直好好地保存着。
岁末,《人民日报》通过群众评选本报1980年优秀作品,美术作品只有两件获奖,一件是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另一件就是方成的《武大郎开店》。这些活动与宣传,自然地使《武大郎开店》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致“武大郎开店”在民间成为了一个典故,“武大郎”也从此成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一类官员的代名词。方成在自己钟爱的漫画事业上攀上了一个高峰。
不过,随着方成画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武大郎开店》也遇到了让方成始料不及的问题,碰到了点不大不小的麻烦。
首先是《方成漫画展》在四川展出的时候,有人写信来告诉方成说《武大郎开店》这张画出问题了,可是未明白说出的是什么问题。接着又有一个动画导演从云南回到北京,也很紧张地专门找到方成,关心地问道,“听说《武大郎开店》出问题了?”方成回答说:“没有啊,这画得奖了呀!”那导演也未再说是出什么问题了。
再往后,这个展览要到香港展出之前,方成找到报社领导说:“这展览要拿到香港去展览,你看看我的作品行吗?”那位领导仅这样说道:“别看了,你《武大郎开店》别带去就行了。”同样也不对方成说明白为什么别带去。方成被弄得一头雾水。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后,方成才弄清楚究竟是“出什么问题”——原来是有人说《武大郎开店》“有影射之嫌”:“因为武大郎不很矮嘛,说怕是影射邓小平同志矮的。”
这也难怪,因为这时处于“文革”结束还不久,整个社会还刚从那种很不正常的文化气氛走出来,总有一些人要这么猜测,要“以为”是这样,可是又不摆明了说。可见方成当时画出这个画真的太不容易了!而实际上他创作这幅画的构思是怎样的呢?方成晚年接受凤凰台记者陈鲁豫采访时,坦率地告白了自己的真实思路:
这引起一些记者纷纷来问我,这幅漫画的艺术构思是怎么想起来的?那时我说是从听来的事画的,其实那是我自己的亲身感受画出来的。我的工作领导人是一位“老八路”,业务上比我强,在政治和艺术上都得到他不少帮助,对我很友好。多年后,他被调任。新提升的领导人年轻,在政治和工作地位上是我的上级,但级别比我低几级。可能因为他在学历、业务和级别上自觉不如我那么受人看重,平时对我的态度和原先的领导显然不同,想必是因为有所嫉妒。对于嫉妒造成的危害,我就想用漫画进行讽刺。有嫉妒心的人,会很怕他的部下才能比他高,有伤他的威信,更怕影响他的地位,自然不愿使用这种部下。用漫画来表现,就需编个有趣的故事画出来。才能的大小,常说成高矮,如说:“高才”,“才高八斗”。用人的高矮来比喻我很容易就想到《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来。以开店比喻,他当了领导,编出这个幽默的故事情节来。
其实“嫉才”这都是很抽象的东西,没有具象的东西,怎么画嫉才呢?后来我想想,“德才”都是按照习惯以高矮来分,然后才有“德高望重”,“才高八斗”,因为“高才”吧,我就一下想起高矮了,于是就想起武大郎来了。如果武大要当领导,你想那下边干活可就受罪了,所以我就让他当“领导”,让他当掌柜的,而且我让他的伙计都比他矮,那个伙计还说了“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凤凰卫视出版中心:《智者》,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8年)
好在随着对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对“两个凡是”的批判,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已不再像“文革”中那样动不动就戴帽子、抓辫子、打棍子了。方成的《武大郎开店》“影射之嫌”没有产生实质上的影响,一段时间后,这事也就过去了。相反,随着群众的反响越来越热烈,随着专业人士对此画作的评价越来越高,《武大郎开店》已被人们视为漫画精品,并且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大郎开店”这一说法风行全国。此后几十年间,一提起漫画《武大郎开店》,方成总是会十分激动:“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这些画!”直到三十年后的今天,“武大郎”这个词还被人们常常用来比作“妒才嫉能”的人;而“妒才嫉能”的人压制人才的情况,也被人们称为“武大郎现象”。
多年来,报刊上、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评论方成的《武大郎开店》的言论和文章,以及由这个主题衍生出来的杂文、博客等,足以看出广大读者对《武大郎开店》的由衷喜爱和高度评价。
比如,《南方周末》的记者赖海晏在北京登门采访方成,请方成谈谈《武大郎开店》等几幅漫画的构思,后来,这位记者在《愉快而艰难的步履——关于〈南方周末〉的回忆》一文中,说到自己为何再次提及方成请华君武提意见并受启发改出对联的细节,其原因:
一是认为《武大郎开店》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漫画杰作,创造的构思叙述也是宝贵的资料;二是觉得中国优秀的两位著名漫画家在宽松的舆论环境下,彼此心领神会的谈笑中让艺术品的思想升华,那情形是多么富有诗意,又多么令人神往!这充分说明:精神产品中精品的产生,必须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好的报道的面世,也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文明的催生。
再如,常铁钧在《有感而发是创作前提——读方成漫画“武大郎开店”有感》一文中,这样说道:
社会终究是在不断开放、进步,争议很快就尘埃落定,这幅漫画至今仍被漫画界和很多读者认为是一幅里程碑式的作品,如果评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漫画界十大或者百大作品之类,即便是把所有风格、所有门类的漫画作品全部列为评选对象,这幅漫画都应该有一席之地。我不知道这个作品在当时形成的影响力,但应该能想象的到,在长期封闭、压抑之后,这样的漫画作品,和当时其他如戏剧、电影、曲艺、音乐等等一样,必定能引发一种巨大的集体共鸣。虽然在现在看来,尤其是看惯了连环卡通、四格漫画且没有经历过那个历史时期的年轻读者而言,这样的漫画作品可能太平淡,但若是慢慢体会,这幅漫画一点都没有过时,在我们的身边,不一直有这样的人和事吗?武大郎其实一直在开店,而且还开起了连锁店。
“武大郎开店”是方成先生佳作之一,堪称漫画经典。它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在社会主义民主尚不健全情况下“唯我独尊”以权势压制人才的狭隘心态。身材矮小的掌柜武大郎最忌讳的就是为其打工的伙计、账房的个子比他高,以为这样才能保持其主人的地位和尊严,于是形成了店中店员一个比一个矮的滑稽场面。此情此景看似荒唐,但日常生活中却屡见不鲜,方成先生巧妙设计了武大郎开店和不用“高人”的店训情节,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妒贤嫉能,以权压贤的扭曲心态。
方成自己也坦言:“我画了一辈子漫画,《武大郎开店》是我最喜欢、也是影响最大的一幅漫画。有个剧团,根据这幅漫画,编了一出河北梆子,广播电台播出了全部演出内容。这幅画是我1980年第一次开个人漫画展中的一幅。当时的背景是,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党中央也号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观念转不过来,存在压制人才的现象。有感于此,我借用《水浒》里的人物,画了这幅漫画,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嫉妒人才。”
的确,《武大郎开店》是很有特色、很有影响、很成功的一幅漫画,堪称方成漫画事业上的一座“里程碑”,甚至也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漫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