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医鼻病渊源

    中医对鼻和鼻病的认识,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出土文物中,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里,就有关于鼻病的记载。当时的鼻字是一个象形字(见图1)。即是指鼻病。在卜辞中还载有“贞㞢(有)疾自”,“自,鼻也,象鼻形。”(《经......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鼻病

第二节 中医鼻病理论和辨证治疗体系的雏型

    秦汉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科学的显著发展,影响到医学方面,亦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国的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就是在这个时期成编的。《内经》是集西汉以前的一部医学总汇,它较系统的阐述了中医理论,为祖国医学理论的......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鼻病

第三节 中医鼻病的丰富和发展

    隋唐时代,农村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及水利事业大大发展,因而促使了中国医学也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它是我国第一部病因证候学的专著。这部著作,开始对于鼻病有了专候的论述。如卷二十九·鼻......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鼻病

第四节 中医鼻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中医事业蓬勃发展,对中医鼻病的认识水平,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学术界中的一支西医学习中医队伍的异军突起,对于中医鼻病辨证的规范化和诊断的客观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鼻病

第一节 鼻与脏腑的关系

    一、鼻与肺“肺为呼吸之橐龠”(《临证指南医案》),外界清气和肺相通,形成人体的外呼吸,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气通于肺”。“人身之气,禀命于肺。”(《医门法律》)人体就是通过肺脏的吸清呼浊运动,以维持机体的正......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鼻病

第二节 鼻与经络的关系

    经络在人体起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和通行气血的作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鼻的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有赖于全身脏腑气血的调和......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鼻病

第三节 鼻病的病因病理

    中医发病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二个方面,一则关系到脏腑组织的功能紊乱,一则关系到导致脏腑组织功能紊乱的原因,即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脏腑组织的功能之所以紊乱,除了致病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与脏腑组织的功能强健与否......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鼻病

第一节 望诊

    色泽:鼻头山根明亮润泽,高起直平者为常人不病之色。《灵枢·五色》:“五色决于明堂……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病人鼻色明朗,主胃气未伤或胃气来复之象。鼻头色赤者,为肺脾实热之象,《赤水玄珠......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鼻病

第二节 闻诊

    鼻息:呼吸急促而胸满难以布息者,多属外感邪气有余之实证,陈养晦云:“鼻者气之门户也。外感邪气有余,则鼻气粗,疾出,疾入。呼吸气微而缓,气短不能续息者,多为内伤正气不足之虚证,……内伤正气虚败,则鼻息微,徐出,徐入。呼吸气......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鼻病

第三节 问诊

    鼻塞:鼻塞初起,鼻内粘膜红肿,涕流色黄,兼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脉浮数,为风热外感之症,称“伤风鼻塞”。陈养晦曰:“鼻塞,风热也。”鼻塞初起,鼻内肌膜淡白水肿,涕流清稀,兼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脉浮紧,为风寒外邪袭侵,也称“伤风......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