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临床心电图 > 列表
临床心电图 共有 77 个词条内容

ST段

    (1)正常ST段①为一等电位线;②ST段下移应<0.05mV,ST段上升在V1~V2导联应<0.3mV,V3<0.5mV,V4~V6与肢导联均<0.1mV。不同形态ST段见图50。早期复极时ST段抬高见图51。图50 不同形态的ST段图51 早期复极与ST段抬高(2)ST段异常①ST段压低...[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T波

    (1)正常T波(图62)①方向常与QRS主波一致,V1导联T波向上时,V2~V6导联T波不应向下;②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在胸导联可高达1.2~1.5mV。图62 黑人正常心电图的T波表现(2)幼稚型T波(图63)①正常成年人V1~V3导联持续存在负向T波...[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Q-T间期

    (1)正常Q-T间期①时间为0.32~0.44s;②由于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较大,故临床上采用校正的Q-T间期(Q-TC),即Q-T/R-R的平方根,最高值为0.44s。与心率呈负相关。睡眠时的Q-T间期要比清醒时长。不同心率的Q-TC间期正常值如表1所示。表1 不同心...[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U波

    (1)正常U波(图74)①在T波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小的波,V3导联较明显;②U波方向与T波一致,振幅为0.05~0.2mV或<同导联T波的1/2。图74 正常U与T波比较(2)U波异常①U波倒置。见于:a.高血压+LVH(图75)、心肌病;b.心肌缺血(图76);c.主动脉瓣...[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四、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走纸速度常采用25mm/s,使1mm横向间距=0.04s。定标10mm,1mm振幅相当于0.1mV。根据波幅大小,应调整电压参数。心电图的测量如图78所示,不同走纸速度描记的心电图如图79所示。图78 心电图的测量图79 不同走纸速度描记的心电图测...[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五、导联

    导联(表3)分为以下几种:(1)标准导联(Ⅰ、Ⅱ、Ⅲ);(2)单极加压导联(aVR、aVL、aVF);(3)胸导联(V1~V9、V3R、V4R、V5R)。表3 标准ECG导联导联阳极阴极Ⅰ左上肢右上肢Ⅱ左下肢右上肢Ⅲ左下肢左上肢aVR右上肢aVL左上肢aVF左下肢V1~V9胸V1~V9中...[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六、心电图的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包括肌电干扰、肢体移动、基线振荡、交流电干扰、电话铃声干扰、脱线、胸外按压等(图93)。(1)交流电干扰(60Hz):由于使用性能不稳或干燥的电极,心电图机接地不良或太靠近其他电器(包括手机等)引起过量的电流泄漏。快速...[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七、心电图的阅读方法

    临床医师必须掌握以下问题:(1)正常QRS波群的形成: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急性或陈旧性MI、LBBB/RBBB、分支阻滞、LVH和其他诊断。(2)ST段水平。(3)异常心律。①因心电图是一种非特异性诊断工具,所以临床医师应将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与临床...[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分类

    (1)正常电轴为:+30°~+90°;(2)电轴左偏为:-30°~-90°;(3)电轴右偏为:+90°~+180°;(4)电轴偏向不确定或电轴显著右偏为:-90°~-180°。电轴偏移的分布范围见图99。导联QRS波主波方向与电轴的关系如表4所示。图99 电轴偏移的分布范围表4 ...[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电轴偏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Ⅰ、aVF导联粗略估计电轴的偏向根据Ⅰ和aVF导联粗略估计电轴偏向的方法如图100所示(作者认为此法较正确)。通过Einthoven三角中的Ⅰ和Ⅲ导联计算电轴见图101。图100 根据Ⅰ和aVF导联粗略估计电轴的偏向图101 通过Einthoven三角...[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