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 列表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共有 150 个词条内容

41 石斛

    为常用中药。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品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为佳。商品因产地不同,规格品种繁多。根据外形及加工类型可分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耳环石斛等商品规格。[产地...[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42 龙胆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马志谓:“叶如龙葵,味苦如胆,故以为名。”商品有二大类:①关龙胆,原植物为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②云龙胆,原植物为坚龙胆。近年来药材市场有伪品出现,应注意。[产地]龙胆...[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43 平贝母

    为常用中药。春季采挖,除去外皮、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的干燥鳞茎。[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性状鉴别]呈扁球形,高0.5~1cm,直径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外...[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44 仙鹤草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图经本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泥土,晒干。[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PilosaLedeb.的干燥地上部分。[产地]主产于河南、浙江、江苏、湖北,以河南辉县产者最佳。[性状鉴别...[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45 白及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夏、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泥土,立即加工,否则易变黑色。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目前商品中还有黄花白及、小白及作白及使用,药材均通称“小白及...[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46 白前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因其根细、色白、多生道前,故名。秋季采挖,洗净,晒干。[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浙江产者习称“浙白前”。[功效]辛、苦,微温。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47 白薇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释其名曰:“薇,细也,其根细而白也。”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即得。以秋季采者质量最佳。[产地]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辽宁等地。全国各地多有分布...[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48 白茅根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茅根”。因其叶如矛,故称之茅。白茅根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集注》。春、秋两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目前商品中白茅根比较混乱,常有伪品出现...[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49 白花蛇舌草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名蛇舌草。夏、秋季采集全草,除去泥土、杂草,扎成小把,晒干即得。有混淆品及伪品多种。[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湖南、安徽、福建等地。[功效]甘、淡,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50 冬虫夏草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载:“冬虫夏草,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产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故名。夏初子实体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6~7成干,除去杂...[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