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 列表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共有 150 个词条内容

31 丹参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又名“赤参”,因其色红,故名。野生品春、秋二季采挖。栽培品第2、3年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及须根,晒干。[产地]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四川等地。[功效]苦,微寒。祛瘀止痛...[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32 乌梢蛇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开宝本草》,原名“乌蛇”,《本草纲目》释名为乌梢蛇。马志谓:“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卷成圆盘状,晒干。当前商品中有以同科十余种动...[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33 乌梅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变黑。目前商品中以杏、山杏、李、桃的果实伪充,应注意鉴别。[产地]主产于福建、四川、浙江、湖南、广州、福建等地。[功效]酸,涩,平。敛...[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34 巴戟天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四季均可采收,以秋、冬季采收者为佳。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广东产者奉为地道药材,为著名四大南药之一。[功效]甘、辛...[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35 水蛭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陶弘景谓:“处处河池有之。蛭有数种,以水中马蜞得啮人,腹中有血者,干之为佳。”夏、秋二季捕捉,洗净,开水烫死或用石灰、草木灰闷死,晒干或烘干。[产地]蚂蟥及水蛭产于全国各地...[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36 甘草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春、秋二季皆可采收。以秋季采者质坚,体重,粉性大,质量较佳。春季因经冬冻春化,草身发糠,粉性小,品质较次。按产地分有西草、东草两类;西草皮红,粉性大,质优;东草皮灰褐,粉性小...[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37 石韦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全年可采收,除去根茎及根,洗去泥土,阴干或晒干。目前市售石韦种类较多,应注意。习惯上按叶的大小不同分为大叶石韦和小叶石韦两大类;大叶石韦的原植物有庐山石韦、石韦、毡毛石...[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38 石决明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李时珍谓:“石决明形长如小蚌而扁,外皮甚粗,细孔杂杂,内侧光耀,背侧一行有孔如穿成者。生于石崖之上。”夏、秋二季捕捉,去肉(作副食品),除去壳外附着的杂质,洗净,晒干。本品使用的品种较多...[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39 石莲子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藕实项下,列为上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割下莲蓬取出果实,晒干。[产地]主产于湖南、福建、浙江等省。[功效]甘、涩,平。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等症...[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

40 石菖蒲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菖蒲”。因其生长于山涧溪流石上,叶如蒲,故名。秋、冬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在石菖蒲的商品中常有将同属植物水菖蒲作石菖蒲使用,应注意。[产地]主产于四川、浙江...[继续阅读]

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