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 列表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共有 218 个词条内容

一、察病机:精道瘀滞,病位深在

    本病的成因,多与思欲不遂,相火妄动,或酒色劳倦、脾肾受损,或房事不洁、湿热下注、败精瘀阻等因素有关。前列腺位居于下焦,包绕男性尿道,属男性前阴器官,其发病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受损密切相关,湿热下注,精道瘀滞是本病...[继续阅读]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二、论证治:瘀血与湿热、肾虚相关

    1.瘀血阻络寒凝、湿热客居络脉日久,阻滞气机,或肝郁气滞,皆可导致瘀血停滞,络脉瘀阻。前列腺痛病久必入血入络,瘀血阻络是诸邪伤络的最终转归。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前列腺与足厥阴肝经的关系最为密切,故认为肝郁气滞是瘀血阻...[继续阅读]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三、谈用药:攻补兼施,调理三焦

    前列腺痛是临床常见病,同时又是难治病之一,其证候特点往往虚实互见,初起以湿热瘀阻、互为胶结的实证居多,治以祛邪为主;病久则虚实夹杂,治宜攻补兼施。辨证用药有其特点和规律,必须细加斟酌,配合综合治疗,以及注意情志与饮...[继续阅读]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一、创建中医疼痛学的构想

    疼痛严重危害着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自古以来,人类在生活、劳动、战争中,由于自然灾害、禽兽伤害、创伤或疾病而感到疼痛,并予以防治。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疼痛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如腰背痛,据统计其发病率占成年人的50%~...[继续阅读]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二、中医疼痛学的科学内涵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这里提出了科学系统化的本质特征。一门临床学科的建立,必须有其理论体系构建,并明确其研究对象和范畴。不具备理论谈不上科学,不具备系统性的理论更谈不...[继续阅读]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三、中医疼痛学的发展与展望

    近些年来,中医界对疼痛的理论、临床研究日趋深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完善,从辨证论治到疗效评定等方面逐渐重视规范化。尤其是有关疼痛的诊断标准相继制定,筛选有效系列方药,从而使研究水平得以提高。在制剂方面,运用现...[继续阅读]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一、“不通则痛”论

    《医学三字经》提出“痛不通,气血壅”之论,并释之曰“不通则痛”,揭示出“不通”是痛证发生的主要病机。导致不通的原因很多,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痰饮、瘀血、虫扰、食积、外伤等,皆可使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继续阅读]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二、“不荣则痛”论

    关于“不荣则痛”的机理,韦师首创“痛不荣,气血空,荣则不痛,痛则不荣”之说。不荣即缺乏或失去气血阴阳的营养、濡润、温煦功能。气血阴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素体虚弱及后天调养失宜,久病损及正气,引起气血阴阳不足...[继续阅读]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三、不通不荣相关论

    “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是对实痛、虚痛病机的高度概括。由于痛证的病位在经络,其病机特点为气血失和,而气属阳,血属阴,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故“不通”“不荣”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不能孤立而观。其临床可表现为本虚标...[继续阅读]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

四、“诸痛属心”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说,阐明疼痛的产生与心有密切的关系。在各种可致痛证的病因作用下,是否发生痛证、疼痛的轻重及转归均与“心神”“心脉”有密切关系。《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继续阅读]

韦绪性辨治疼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