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帝内经》对肿瘤的认识

所属栏目:抗肿瘤经方应用

《黄帝内经》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集当时医学成就之大成,对 肿瘤性疾病的症状进行了阐述,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其治 则治法也进行了讨论,为中医肿瘤学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对于症状的描述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指出: “脾脉……微急为膈中,食 饮入而还出,后沃沫。” 《灵枢·上膈》 曰 “下膈者,食焠时乃 出”,类似于食管癌和胃窦癌的表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指出: “胃病者, 腹䐜胀, 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 食饮不 下。” 与胃癌表现类似。《灵枢·水胀》 指出: “肠覃……其始 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 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生于胞 中……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 与今之妇科肿瘤极为相似。《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指出: “肝 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微缓为水瘕痹也。” 类似于肝癌的病证表现。《灵枢·寒热》 指出: “寒热瘰疬,在 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 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 于脉而不去者也。” 包含了恶性淋巴瘤症状在内。
2.对于病因的推测
《灵枢·刺节真邪》 提出: “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 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 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 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 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 认为外邪侵袭、凝结不散是 “瘤” 发病的主要原因。《灵枢·水胀》 曰: “肠覃何如?岐伯 曰: 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 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 认为肠癌发病主要在于寒邪内 中,结而久留。《素问·骨空论》 指出,“任脉为病……女子带 下瘕聚”,认为任脉气血不调是妇科肿瘤的重要原因。
3.对于治疗原则的论述
对于肿瘤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 指出,“坚者削之” “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对肿瘤的治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提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 半而止,过者死”,已经注意到积聚日久损伤气血,攻伐之药 不可太过,以免损伤正气。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