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

所属栏目:妇人大全良方

初虞世雲: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脈通,月事以時下,故令有子。天癸者,物之自然。月者,以月至;經者,有常也。其來不可過與不及,多與少,反此皆謂之病。不行猶甚,百疾生焉。血既不能滋養百體,則髪落面黃,身羸瘦。血虛則發熱,故身多熱。水不足則燥氣燔,燥氣燔則金受邪,金受邪則肺家嗽[1],嗽則為肺癰[2]、肺痿[3]必矣。醫見經不行,則用虻蟲、水蛭等行血藥,見熱則用除熱諸寒藥,實出妄意。就中不行,以藥行之,為害滋大。經水枯竭,則無以滋養,其能行乎?譬猶索萬金於乞丐之人,雖捶楚[4]並下,不可得也。但服以養氣益血諸藥,天癸自行。又有一種婦人盛實,月經瘀閉,利之則行。自有證候,學者宜審焉。
注: 【1】肺家嗽:五臟不調均可致咳。此處指燥邪灼傷肺金而致的咳嗽,故稱肺家嗽。【2】肺癰:病名。出自《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因風熱風寒等邪毒蘊結於肺,熱壅血瘀,肺生膿瘍。以咳嗽氣喘,胸悶,咳腥臭痰及膿血為主症。【3】肺痿:病名。出處同上。此處指肺有燥熱,灼傷津液所致的肺葉枯萎不用,以咳嗽,氣喘,咳吐濁唾涎沫,消瘦為主症的慢性肺部疾病。【4】楚:刑杖。
初虞世说:女子十四岁,性发育开始成熟,任脉通畅,月经按时来潮,故可怀胎生子。天癸,指万物固有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月,指按月而至;经,指有固定规律。月经周期不可太长或太短,量不能太多或太少,违背常规的统称为月经病。月经不来而且很严重的,百病由此丛生。既然血不能营养全身,则会出现头发脱落,面色憔悴萎黄,身体羸瘦等症。血虚则发热,故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多种虚热证。水不足则燥气炽盛,燥气盛则肺金受邪,故见肺燥咳嗽,咳久必发展为肺痈、肺、痿。医生见月经不行,不加辨证地用虻虫、水蛭等行血破血药。见到热证,不分虚实地用寒凉药物除热,实在是凭主观臆想治病,只针对月经不行,而用行药通经,为害很大。经血已枯竭,不去滋润营养它,怎能运行呢?就如同向乞丐索要万金,虽然捶楚并下,也不可能得到。只需服益气养血的药物,月经自会来潮。又有一种素体实盛的妇女,月经瘀闭,可用通利的药物调经。虚实各自有不同的症候,学医者应仔细审辨。
當歸散 治血脈不通。
当归散 治月经不通。
當歸[1] 川山甲(灰炒[2]) 蒲黃各半兩 辰砂一錢 麝香少許,右為細末研停[3],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如不吃酒,薄荷、醋湯亦可。
注: 【1】當歸:四庫本作“當歸身酒微炒”。【2】灰炒:炒為中藥的一種炮製方法。有清炒和加輔料拌炒二種。此處指用灰拌炒。【3】停:均勻。
当归 川山甲(灰炒) 蒲黄各半两(炒) 辰砂一钱 麝香少量,上药为细末研匀,每次服二钱,热酒调下。如不喝酒,用薄荷汤,醋汤也可。
琥珀散 治心膈迷悶,腹髒撮痛,氣急氣悶,月信不通等疾。
琥珀散 治心神迷乱,胸膈满闷,腹内诸脏痛如揪扯,呼吸急促憋闷,月经不通等病。
天臺烏藥二兩 當歸 蓬莪術各一兩
天台乌药二两 当归 莪术各一两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服後以食厭之。大忌生冷、油膩等物。若產後諸疾,用炒薑酒調下。(已上出《婦人經驗方》)
上药研细末,每次服二钱,温酒调下。服药后吃东西压下,以防反胃。特别忌食生冷、油腻等物。若用于治疗产后诸症,用炒姜酒调下。(以上出自《妇人经验方》)
《救急》療婦人月經不調,或一月不來,或隔月不來,或多或少,臍下絞痛,面色痿黃,四體虛吸[1],羸瘦不能食方。
《救急》治疗妇女月经不调,或一月不来,或隔月不来,量或多或少,脐下绞痛,面色萎黄,四肢无力地抽搐,虚弱羸瘦,食欲极差。
當歸 川牛膝 牡丹皮 桃仁各一兩半 大黃 芎藭 土瓜根 芍藥 朴硝 桂心 虻虫(去翅足,炒) 水蛭各半两(炒)
当归 川牛膝 牡丹皮 桃仁各一两半 大黄 川芎 土瓜根 芍药 朴硝 桂心 虻虫(去翅足,炒) 水蛭各半两(炒)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五服。忌如常法。
注: 【1】虛吸:同虛翕。指因虛弱四肢不由自主地抽搐。
上药粉碎成豆大的颗粒,加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五次温服。常规禁忌。
療月經不通,腹中痛。見《產寶方》)
治疗月经不通,腹痛。(见《产宝方》)
牛膝六分 大黃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 細辛各五分 川芎 當歸各四分 水蛭三分(糯米炒黃)
牛膝六分 大黄 桃仁(去掉皮尖和双仁,炒) 细辛各五分 川芎 当归各四分 水蛭三分(拌糯米炒黄)
右為末,煉蜜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圓,空心溫酒下。
上药研成末,加炼蜜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每次服二十丸,空腹温酒吞下。
治月水不通。(出《梅師方》,已試有驗)
治月经不通。(出《梅师方》,已试有效)
厚樸(薑汁炙[1]香,細切),不以多少,濃煎去滓,空心溫服。
注: 【1】炙:用液體輔料拌炒藥物,使輔料滲入藥內,以改變藥性,增加療效或減少副作用的炮製方法。常用輔料有蜜、酒、醋、薑汁、鹽水、童便等。
厚朴(姜汁炙香,切细),用量多少不限,煎成浓汁,去滓,空腹温服。
治婦人經候不來數月,臍腹痛,或有一塊上下相拄,飲食減少,腹滿心,大便秘澀者,宜服《局方》北亭圓。用石菖蒲、馬鞭草煎湯送下三四十圓,兩服必通。
治疗妇女月经不来已数月,脐周小腹急痛,或觉有一包块上下相顶,饮食减少,腹满恶心,大便涩秘,宜服《局方》北亭丸。用石菖蒲、马鞭草煎汤送服三四十丸,服两服必通。
萬病圓 治女人月經瘀閉,月候不來,繞臍寒疝[1]痛徹,及產後血氣不調,腹中生瘕,結而不散,及癥瘕等病。
万病丸 治疗妇女经血瘀闭于内,月经不来,绕脐寒疝痛彻全腹,以及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生瘕,瘀结不散,并治癥瘕等病。
乾漆(杵碎,炒令大煙出,煙頭青白,如此一時久) 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2])各一兩
干漆(捣碎,炒时使浓烟冒尽,直至烟头上呈青白色,如此一个时辰) 牛膝(去除嫩苗,酒浸泡一宿,焙干)各一两
右為末,以生地黃汁一[3]升入二味藥末,銀石器內慢火熬,俟可圓,即圓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或溫酒下二圓[4],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藥。
注: 【1】寒疝:病名。此指臍周和小腹的陣發性疼痛而伴有惡寒、手足逆冷,脈弦緊等症。亦有指睾丸腫大,疼痛下墜,並牽引少腹疼痛。【2】焙:一種使藥物乾燥的炮製方法。多在瓦片或石器上用微火烘烤。【3】一:原作“壹”,據全書體例改。【4】二圓:熊宗立在《婦人良方補遺大全》中以為藥量太小,注為“每當服二十圓”。
上药研末,用生地黄汁一升,加入二味药末,在银或石器内慢火熬,待黏稠到可团成丸,即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空腹,用米汤或温酒服下二丸,每日两次。不要随便加量病去停药。
紅花當歸散 治婦人血髒虛竭,或積瘀血,經候不行,或斷續不定,時作腹痛,腰胯重疼,攻刺小腹緊硬,及室女月經不通,並宜服之。
红花当归散 治妇女血脏虚损衰竭,或瘀血内积,月经不行,或时来时断不定,经常腹痛发作,腰胯沉重疼痛,小腹紧硬痛如锥刺,以及处女月经不通,都适宜服用此药。
紅花 當歸尾 紫葳 牛膝 甘草 蘇木(捶[1]碎、細銼[2])各二兩 白芷 桂心各一兩半 赤芍藥九兩 劉寄奴(去梗)五兩
红花 当归尾 紫葳 牛膝 甘草 苏木(捶碎,锉细)各二两 白芷 桂心各一两半 赤芍药九两 刘寄奴(去掉硬梗)五两
右為細末,空心熱酒調三錢服,食前臨臥再服。若血久不行,濃煎紅花酒調下。孕婦休服。一名淩霄花散。
注: 【1】捶:“捶”的異體字。古代一種粉碎藥物的方法,即用棒捶打。【2】銼:古代藥物粉碎方法之一。同“銼”,即把藥物銼成粉末或碎屑。
上药研成细末,空腹用热酒调服三钱。饭前、临睡再服。若停经时间较长,浓煎红花酒调服。孕妇忌服。又名凌霄花散。
鱉甲圓 治婦人月經不調,肌肉黃瘁[1],脅下積氣結硬,時發刺痛,漸成勞狀。(出《博濟方》[2])
鳖甲圆 治妇女月经不调,肌肉枯槁憔悴,胁下有气郁而成的硬结,时常刺痛,渐渐出现劳病的症状。(出自《博济方》)
鱉甲(去裙,醋炙) 桂心 三棱(醋煮,急炒) 牡丹皮 牛膝(去苗,炒) 訶子肉 琥珀 大黃(煨[3]) 土瓜根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鳖甲(去掉周边胶质,醋炙) 桂心 三棱(醋煮后急火炒) 牡丹皮 牛膝(去嫩苗,炒) 诃子肉 琥珀 大黄(煨) 土瓜根 桃仁(去皮夹、双仁、拌麸炒)
右各等分,為細末,煉蜜圓如梧桐子大,煎桃仁湯送下十五圓。破血癥、氣塊尤妙。
注: 【1】瘁:音cuì“淬”。憔悴、枯槁。【2】《博濟方》:宋·王袞編。又名《王氏博濟氏》。成書於1047年。【3】煨:中藥炮製方法。用濕面或濕紙包裹藥物,於熱火灰中加熱至麵和紙焦黑為度。可減輕藥物的烈性和毒性。
上药各等分,研成细末,加炼蜜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煎桃仁汤送服十五丸。用于消散血癥和气郁而结的包块特效。
桃仁煎 治月水不調,阻滯不通。(出《博濟方》)
桃仁煎 治月水不调,阻滞不通。(出《博济方》)
大黃(炮) 樸硝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二兩 虻蟲一兩(去足翅,炒黑用)
大黄(炮) 朴硝 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各二两 虻虫一两(去足翅,炒黑用)
右為細末,用醋五升。入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可圓,圓如梧桐子大。當日晚不須吃食,五更初以溫酒吞下一圓。至明日午際,取下如赤豆汁,或似雞肝,蝦蟆衣。其病下了,即一圓分作二服。未下再服,候鮮血即住服。仍以調氣湯散補之。
上药研成细末,加醋五升,在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黏稠至可做丸。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当日不吃晚饭,待五更初用温酒吞下一丸。到中午时分,有赤豆汁样液体或像鸡肝、蛤蟆皮样块状物由阴道流出。瘀积物流出,即一丸分作两次服。若未下,按上法再服,直至血色鲜红即停服。仍需服调补气血的汤剂或散剂,以巩固疗效。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