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 和《周易参同契》

所属栏目:国学通览

西汉末年,严遵字君平,作《道德经指归》,《四 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是伪作,今人已确证其书出于 严氏。《道德指归》在阐释《老子》思想过程中立足 道家,兼采儒家思想。特别是多引《周易》经传。反 映易学与黄老之学的结合。严遵的弟子扬雄作《太 玄》,将周易与老子学说相合。该书仿《周易》而改 变其体例,作者用阴阳五行、天文、历法、甲子术、 律吕术、并参以三易,河图洛书另起义例,探求天人 关系之发展变化。将万事万物分为九个阶段,纳入以 九为基础的格式中。全书分为一玄、三方、九州、二 十七部、八十二首、七百二十九赞。相当于《周易》 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 爻。《周易》有“十翼”作补充说明,是书有测、冲、 错、摛、莹、数、文、掜、图、告篇十篇之字来分类 阐释其有关象、数、理论的含义。以三分法力求把事 物解释为由萌芽、发展、旺盛直至消亡的演变过程。 以“玄”为万物之本源,万物是天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书中对祸福、动静、寒暑、因果等对立关系及互相转 化均有所阐述。作者认为“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因”,指事物的继承关系, “革”,指事物的创新改革。孔子赞《易》以阴阳二气 为起点,《太玄》则是以“阴阳㘩参”为起点。一阴 一阳相比为三乃成物,一静一动相参乃成事。其理与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相 合,亦与列子的”数始于一,成于七,究于九”之说 相合。作者将八十一首换代六十四卦,将七百三十一 赞,换代三百八十四爻,以此来测算“在天成象,在 地成形”之仪象与数据都更为周密。用以理解河图洛 书、阴阳五行、四时昼夜、天干地支、五音六律、八 卦九宫、六宗八风等古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较 为容易。扬雄对《太玄》自视甚高。当时刘歆就对他 说: “空自苦。……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 《汉 书·扬雄传》) 后人也只说他 “以老氏之说拟易 (《续后汉书》)。只有少数人加以称誉,如桓谭以为 “绝伦”,张衡叹为“特极阴阳之数”,邵雍评为“既 知曆数,又知曆理。”司马光经三十年苦心经营写成 《太玄经集注》认为是学易之阶。给以很高的评价。
扬雄之后,东汉晚期,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 公认这是一部炼丹的书,讲的是炼丹的过程。但是是 炼外丹 (即从金属矿石中提取丹药),还是炼内丹 (即炼人体内的精气,以炼外丹家所使用的鼎炉象征 人体)。则有不同看法。且不论哪种意见为是,有一 点可以肯定,即本书假借《周易》爻象论炼丹之意, 以卦气说解释炼丹术。把乾坤坎离四卦作为基本卦, 以乾坤为鼎炉,坎离为药物,震兑巽艮为牝牡四卦, 表明炼丹时的火候与方位。将乾坤比作门户,将坎离 的运转比作车轴之贯毂,上下轮转。《参同契》把坎 离两卦看作是六十四卦变易的依据和根源,这一理 论叫“易谓坎离”说。是阴阳说与卦气说的发展。魏 伯阳也采用纳甲说。他是在十干与五行五方相配的 基础上,又演为日月盈虚之象,也是为了说明炼丹运 火时的火候,即认为要随月亮的盈虚变化和出现的 方位而变化。《参同契》说:“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 方,人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 东方。……七八道己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 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 东北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 乾坤括始终。”他以坎离二卦代表日月,其他六卦代 表月亮的盈亏。八卦各配以干支,并叙述了六卦纳甲 的次序。这就是他的“月体纳甲说”。朱熹《参同契 注》说:“伯阳纳甲之法,本不为明易。但假此以喻 其行持进退之术耳。”
《参同契》不是易学专著。它是卦气说、阴阳五 行说和炼丹术相结合的产物。但他发展了汉易的一 些基本观点,创建了道教解易的理论体系、对后世影 响很大。


推荐内容


专业词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