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 列表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共有 50 个词条内容

一、江苏村落的自然环境

    村落,作为和土地联系最紧密的人类聚落,总是和大地景观密切相依。江苏地形平坦,水网密布。古时,是长江、淮河和黄河(1128年至1865年)入海的低地,绝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是全国地势最低平的省份(图1-1、图1-2),平原地区约7.06万平方...[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二、江苏农地的历史经营

    中国是农耕古国,远在三千多年前,周人已经将全国各地的农民依据地形地物区分为三种类型,即泽农、山农和平地之农①。当时江苏的先民,大部分属周人界定的“泽农”和“平地之农”。江苏先民生存在水网密布地区,因此江苏文化呈...[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三、江苏农业的发展变迁

    江苏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因其不断改善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孕育出灿烂的农耕文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宁镇山脉、宜溧山脉及徐淮平原等地就已经出现了原始聚落,先民以采集、渔猎为生。新石器时代,分布于环太湖...[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一、江苏乡村的历史演进

    村落遗产的形成总是与乡村发展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并且随乡村的历史演进而不断变化。研究江苏的历史,不能离开泰伯奔吴。据《史记·吴泰伯世家》记载: “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泰伯。”泰...[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一)依族之力,解地之困,成村之美

    属于湖泊岛屿的村落有苏州陆巷村、明月湾村、三山村、杨湾村、翁巷村、东村等六处,均位于太湖之上的东、西山岛。东、西山岛人多地狭,尽其地利,仍艰于养民。故岛民多外出行商,以求谋生。但岛上的村落并未因此而萎缩衰败。...[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二)立乎其大,以水之利,与时俱进

    位于平原水网的村落有常熟李市村,无锡礼社村、严家桥村,常州焦溪村、杨桥村等五处,除李市村外,余均属历史常州府辖地。常州和苏州府水网发达(图2-2),故傍水而居、依水而建是上述五处村落的共同特点。村落布局形态多呈鱼骨状...[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三)圩塘驿路,农耕垦殖,自足而安

    位于丘陵沼洼的村落有镇江华山村、儒里村、九里村、柳茹村,南京漆桥村、杨柳村等六处,分属历史上的镇江府和江宁府辖地。宁镇地区,地形坡降比较大,雨多则洪灾,雨过则旱,阜岗耕垦,需陂塘堰坝蓄水(图2-3),非单个家庭人力所能及...[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四)因盐成村,随势转农,亦步亦趋

    江苏沿海滩涂上的余西村、石港村和草堰村,历史上村落的形态围绕盐业的生产流程展开,它们是因为官营盐业而形成的村落,也是20个典型村落中唯一一类在官府驱动下形成的村落。盐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盐业是由...[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一)基于山水而出于山水

    江苏村落遗产是多种自然地理环境下农耕文明的产物,体现着先民的选址和营建智慧。从江苏形成年代较早的村落遗产情况来看,早在魏晋时期,先民对聚落和环境的关系就十分关注。如镇江华山村,就选址在一处台地上,东西南北皆低...[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二)多业兼顾、耕读传家

    以农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重农轻商是封建帝国的长期国策,但历史的呈现不是简单均一的。如南宋时期,对外贸易的关税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各种朝贡产品的生产和对外贸易成为支撑南宋偏安生存的重要基础。明代闭关锁国...[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