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 列表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共有 50 个词条内容

(五)华山村

    1.区位环境——沧海桑田,吴歌发祥华山村(图5-57)位于镇江姚桥镇①西南约5公里处,地处长江拐弯的汭位。万里长江从西而来,沿着宁镇山脉的北麓东行,在镇江西约20公里的谏壁镇,遇到了圌山②的阻挡。山体由谏壁镇向东延伸两支,一支...[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六)儒里村

    1.区位环境——夹江滩地,圌山圩田儒里,位于镇江新区姚桥镇,处在扬中岛夹江的南岸,位于江流“几”字形的汭位之中。据历史记载,长江由西东来,在此遇到圌山阻挡,于是北转了一个弯再向东南。此处乃是长江东移之后留下的一片滩...[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一)由海而陆的大地

    江苏沿海地区,尤其是古盐场所在的范公堤一线,属长三角冲积平原中的海积平原。海积平原地势平坦,其前缘直接与潮间浅滩相接,内侧多与冲积平原及洪积冲积平原相接,地表盐渍化严重,部分地段地势较低洼,沿岸有海滨湿地、大片芦...[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二)由盐到垦的物产

    土地属性的变化,影响着产业经济的选择。成陆以后,随着自然土壤变更为农业土壤,地域的产业类型相应从盐业转向耕垦、纺织。(1)临海煎盐盐业,自古官营。《周礼·天官冢宰》中有“盐人”,其职责是“掌盐之政令,以共(供)百事之盐...[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三)由灶转农的人丁

    经济上从盐向棉的变更,也带来了社会结构与形态从流人、灶民社会到农民、商人社会的变化。(1)流人盐民早期的苏北盐场人群,以流民为主。流人煮盐,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初年,吴王刘濞招募天下“亡命人”在海安及如皋的蟠溪地区...[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四)由上转下的市镇

    人,决定了城镇的形态及其变迁。随着社会形态从流人盐民向农人商贾的变迁,原有的城镇体系模式也从行政组织模式向经济组织模式变化。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区位和产业成为决定城镇地位的重要因素。(1)盐政等级体系苏北滨海盐场...[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一)草堰

    草堰村是江苏沿海“淮盐治所村镇”的典型代表之一,汉代开始产盐,唐代形成集镇,北宋设立南八游(即小海)、北八游(即草堰)盐场,元代以后成为草堰、小海和丁溪三场治所。草堰村与古代淮盐发展兴衰密切相关,至今仍保存着类型丰...[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二)余西村

    1.区位环境——海中浮水脊余西古村落位于通吕水脊区。通吕水脊区西起天生港、唐闸附近,东至启东吕四,大致沿通吕运河两侧,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5~25公里,西宽东窄。向三余海积平原微倾,界限不明显,以古海堤划分; 与南部海启...[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三)石港

    1.区位环境——北海樵山浦石港,位于南通古河汊平原区。古河汊水网平原位于北岸古沙嘴和通吕水脊之间,西起如皋石庄附近,沿白蒲、石港与三余海积平原相接。通吕水脊与北岸古沙嘴尚未涨接时,此处是长江北岸一条支泓,唐称北海...[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结语 江苏村落遗产的价值

    历史的发展常有出人意料之处,在一百多年的近代革命史中,国人曾经因为中国的贫穷和积弱而急迫希望改变包括乡村在内的国家面貌,以至古代村落和其中的建筑遗产曾长期被人们看成是落后和贫困的象征。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