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汤一介传 > 列表
汤一介传 共有 59 个词条内容

《文拓》复刊

    如果说北大先修班在学习和思想上都带给了汤一介巨大的收获,那么在重庆南开中学遭到“被迫停刊”的《文拓》在北大校园复刊,则是汤一介在北大先修班最难忘和愉快的经历。北大先修班就设在当时国会街北京大学的第四院,即原...[继续阅读]

汤一介传

积极投身政治活动

    在北大先修班对哲学研究新的探讨和突破以及《文拓》的复刊,是汤一介的收获。而“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则是这个时期青年汤一介在成长道路上的最大改变。在这之前,受国家形势和父亲的影响,成长中的汤一介虽已对国家和人民负...[继续阅读]

汤一介传

北大哲学系的勤奋青年

    1947年暑假后,汤一介正式升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从此开始了他刻苦拼搏、辛勤耕耘的哲学研究之路。比起几年前就已阅读中国古典哲学并“想要好好地来了解这样一个哲学世界”的少年,走进北大校园的汤一介在阅读和对哲学的探索...[继续阅读]

汤一介传

道家、佛家思想冲击下的彷徨

    这个时期的青年汤一介,虽已走进北京大学,踏上了哲学研究的道路,但受当时混乱动荡的国内局势影响,满怀爱国激情的青年汤一介仍看不到国家的前途。在失望中,他愈加悲观。而在这种悲观的情绪中,一直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汤一...[继续阅读]

汤一介传

对人生的真诚追求

    1947年暑假后,汤用彤教授赴美国加州大学(贝克莱)教书。这让汤一介更自由地在家中阅读到佛教书籍。但佛经书很难读懂,比如一本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佛经,虽只有短短的二百余字,注释却有几十种,可见非同一般。后来虽经再...[继续阅读]

汤一介传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生死观”

    对于这一段探索人生的岁月,汤一介曾经这样回忆:“我读了很多书,中国的、西方的、印度的、古典的、现代的、哲学的、文学的、宗教的等等。我思想过种种问题,除了‘生死’问题之外,我还考虑‘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灵...[继续阅读]

汤一介传

和父亲一起留在北大

    1948年,中国国内战场的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北全面解放,华北也已大部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在北平城即将迎来解放的日子里,汤一介和父亲汤用彤也在人生道路的路口面临一次人生的重大选择。转眼到了年底12月,这一天,北京大学...[继续阅读]

汤一介传

一介书生与北大才女

    几个月后,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北大哲学系学生汤一介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时已是1949年5月。到了11月,汤一介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汤一介又被选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团总支部做组织委员。三年级的北大中文系才女乐...[继续阅读]

汤一介传

书结姻缘

    一介书生和北大才女终于由相识、相知走到了相爱。而“牵线”两个互相吸引的年轻人走到一起的,则是他们共同喜爱的书。那是捷克的共产党人伏契克完成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乐黛云读后深深为伏契克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继续阅读]

汤一介传

怀念北大

    1951年1月,在北大哲学系刚刚读完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汤一介被派到了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去学习。能够被委以如此重任,自然是源于青年汤一介的优秀。因为此时的汤一介不仅是即将毕业的北大哲学系大学生,更是一名在1949 年就已加入组...[继续阅读]

汤一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