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中国文化哲人 > 列表
中国文化哲人 共有 84 个词条内容

(三)齐物论

    《庄子》的第二篇是《齐物论》,其中心思想是通过对世俗认识相对性的揭示,阐述“道通为一”的哲理。“齐物论”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齐物”论,明以道观之万物齐一之义;二是齐“物论”,明事物本不可齐,可齐者唯“物论”(对事...[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哲人

(四)无为论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非常崇尚事物自然而然的状态,反对任何人为因素对这种自然状态的干涉和破坏。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牛马生来就是四条腿,这就是“天”,是自然、天然的状态...[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哲人

(五)处世论

    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一国内部也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残酷的斗争,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战争和暴政导致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惨遭刑戮的人比比皆是...[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哲人

(六)养生论

    庄子不仅是一个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个懂得养生之道的养生家。《庄子》含有丰富的关于养生的内容,这也构成了庄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的养生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珍视生命,二是善养生命。就珍视生命而...[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哲人

(七)生死论

    在人生的种种困境中,生死是困扰人类心灵的最大和最根本的困境,死亡使“生物哀之,人类悲之”(《庄子·知北游》),在人生的诸种必然性中,最让人恐惧的莫过于死亡。庄子对生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生的短暂、困惑以及死...[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哲人

(一)庄子及其思想对后世行为的影响

    相关典籍及《庄子》中对庄子行事的记载,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性倔强、品性孤傲、境界超脱,以及清高淡泊的哲人形象,庄子也正是以这样一种形象为后世所理解和仿效的。此外,庄子思想中所阐发的逍遥超脱的境界、淡泊名利的价值...[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哲人

(二)庄子的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闻一多在《古典新义》中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如果我们对中国的文化做一粗略的考察,确实可以到处发现庄子思想影响的痕迹。1.对道家学派的影响道家学派以老子为开山鼻祖,庄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哲人

(一)董仲舒的生平

    董仲舒虽说是一代大儒,但是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的却并不详细。人们现在还不能确切知道董仲舒具体的字、生卒年以及他早年和晚年的具体活动地点。中国古人一般都有名和字,但是《史记》、《汉书》中都只记载董仲舒名...[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哲人

(二)董仲舒的著作

    董仲舒一生著述甚富,《汉书》本传说:“仲舒所著皆推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③这是董仲舒的一部分著作,主要是一些解经义的论文、上书、文告之类。这些著作现在大部分已经散失了,只是在《汉书·艺文志》儒家...[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哲人

(一)天人关系

    1.天的三种含义在董仲舒的思想世界里,可说都是围绕着天这个概念展开,而天本身在他的著作中又有不同的用法,大致说来可有三种:一是本原之天;二是自然之天;三是神灵之天。本原之天是董仲舒所说的最高、最广、最本原的一个概念...[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