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清代雅学 > 正文

一、姜兆锡《尔雅注疏参议》
清代雅学

姜兆锡,字上均,别号素清学者,生卒年不详,江苏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姜兆锡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一生采辑群书,折衷众说,寅入申出,以勤博称时,著述谨严,尤重考证,是清代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礼记章义》《大戴礼翼删》《九经补注》《诗礼述蕴》《家语孔丛子注》等。在雅学方面主要有《尔雅注疏参议》六卷,现有清雍正十年(1732)寅清楼刻九经补注本,《续修四库全书》185册据之影印,本节引文即据此影印本。
《尔雅注疏参议》是清代最早的一部对《尔雅》注疏进行补正的雅学著作,共六卷:卷一《释诂》,卷二《释言》《释训》,卷三《释宫》《释器》《释乐》,卷四《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卷五《释草》《释木》,卷六《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在其《自序》中,姜兆锡首先对《尔雅》的作者、性质和雅学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他说[1]:
《尔雅》周文公所释凡一篇,而其后递有先师孔子及子夏、叔孙通、梁文之属,增而附之。今其书既非原书,则亦以所释之文,先考其为书时世之先后,次辨其所载名物制度之古近,终味其书文笔之质文雅俗,而自有可见于心目之间者,今亦皆不必深辩矣。独念《尔雅》为书本训诂耳,然而先圣作之者,自昔而言,实为继天立极,翼经明道之书,而自后而言,但为凿智角才,好异惊奇之书也。……故《尔雅》之书凡三变:自《尔雅》言之,周公书止一篇,而递增者凡四嬗,此一变也;《尔雅》而外,其后又以《小尔雅》《广雅》佐之,此又一变;又其后,更以《逸雅》《埤雅》附之,此更其一变与。综而计之,《尔雅》及《小尔雅》《广雅》,因文以释义;《逸雅》《埤雅》因义而释其所以为义。释其义者,质而固;而释其所以为义者,文而支。故曰尔之为言近也,雅之为言正也。所谓言近而指远,不下带而道存者也。
在这段序言中,姜兆锡虽认为《尔雅》的作者非一人,但仍然认为是周公、孔子等人递相增益,可谓泥也;然他对《尔雅》的性质和雅学发展的论述是符合实际的。
另外,姜兆锡对《尔雅》各篇的分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释诂》《释言》《释训》只有篇名而无章名,但《释亲》《释天》《释地》《释丘》诸篇除篇名外还有章名,而章名和其中内容多有未合者,其原因为“作者本自约次成书,而篇题章题皆后人所率加也,旧列章题于各章之末,今以《释地》之十薮、八陵、九河及《释兽》之齸属、须属各条推之,合题于前”[2]
《尔雅注疏参议》主要是以《尔雅》郭注和邢疏为对象,先对其中的生僻字或多音字进行注音,注音的方法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有时也用声调注音法),或表明不同文献的异文;然后总释词条,引用郭注,用“注曰”标明;再引邢疏,用“疏曰”标明;最后加上自己的看法,用“愚按”标明(也有的不加按语,只引郭注邢疏)。注音和疏证之间用小圆圈“〇”隔开。如:
(1)《释诂》“迄、臻、极、到、赴、来、弔、艐、格、戾、怀、摧、詹,至也”条,《参议》:
弔音的。艐音宗,或读为届。摧,昨雷反。○此释迄、臻以下皆至之义也。注曰:齐楚之会郊曰怀,宋曰届。疏曰:《诗·天保》云“神之弔矣”。艐读为届,届、格、戾、怀、摧、詹皆方俗语,邠唐冀兖之间曰徦,或曰格,齐楚之会郊或曰怀,摧、詹、戾,楚语也。艐,宋语也。愚按:以方言推之,旧引《诗》“先祖于摧、六日不詹”为“至”义者,恐非。《诗》传:“摧,灭也。”詹与瞻同。
(2)《释诂》“允、孚、亶、展、谌、诚、亮、询,信也。展、谌、允、慎、亶,诚也”条,《参议》:
询,《方言》作恂,《诗》作洵。谌忱同。○此释“允、孚”以下皆信之义,而“展、谌”之下又皆诚之义也。疏曰:《大雅·荡》篇云:“其命匪谌。”《郑风·溱洧》:“洵訏且乐。”
《参议》主要是对《尔雅》郭注和邢疏进行补正,很多词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释诂》“忥、谥、溢、顗、頠,静也”条,郭注、邢疏都没有进行疏证。《参议》云:“忥、顗、頠,注未闻其义,考字书,‘忥,痴貌;顗,庄谨也;頠,闲习容止貌’,皆静意也。谥、溢之义,疏解亦未详,今考人生则有动作,死而议谥,所谓盖棺可定也。溢之言满,凡流遇坷坎则入而沸腾,平满则自宁矣,故并得为静。”又如《释诂》“省、綝、彀,善也”条,郭注:“未详其义。”《参议》:“愚按:省、綝、彀,注未详。今考綝之言缮,修整之义;彀为圆满之义,犹攻为精专之义也;省亦为察治之义,故皆得为善与。”《参议》从词义引申的角度进行了疏证。再如《释诂》“孟、敦,勉也”条,郭注:“孟,未闻。”《参议》:“愚按:孟、敦二字,疑亦方言,或曰今人言猛作之人曰闷屯,音转也。”从语音的角度进行了考释。
除补正外,《参议》还对《尔雅》进行校勘,如《释诂》“永、悠、迥、违、遐、逿、阔,远也。永、悠、迥、远,遐也”,《参议》:“愚按:末六字重出错脱,亦当为衍矣。”又如《释诂》“台、朕、赉、畀、卜、阳,予也”条,郭注认为“予”之“赐与”之义和“予我”之义相通,后人多以为此条为“二义同条”,《参议》云:“旧释‘台’为‘贻’,古字多通,但释‘朕’为取予之予,似曲。今考‘台、朕’即上条‘卬、台’以下十四字重出之衍文,台当读如字,阳疑赐字之讹,旧引《鲁诗》‘阳如之何’及巴濮之人自呼阿阳,皆不可晓。”姜兆锡通过校勘,得出此条当为“赉、畀、卜、阳、予也”,“阳”为“赐”之误字[3],当非“二义同条”,很有创见。
《参议》的不足之处为:第一,很多词条的疏证较为简单,没有文献证明。如《释诂》“佥、咸、胥,皆也”条,《参议》云:“此释佥、咸、胥皆‘皆’义也。”《释言》“征、迈,行也”条,《参议》:“此释征、迈为‘行’之义也。”连郭注和邢疏也未引用,过于简省,等于未加疏证,这样的词条为数不少,尤其是卷二《释言》更为常见。第二,《参议》的目的虽然是对郭注和邢疏进行补正,但实际上姜兆锡大多是承袭郭注和邢疏的观点,只是单纯引用郭注和邢疏的内容,未加自己的见解,而且对郭注中“未详、未闻”的很多词条也未加以补充疏证,如《释诂》中“菿,大也”“肇,谋也”“戮,病也”“烖,危也”、《释草》“淔,灌”等等。第三,《参议》对郭注、邢疏补正的一些词条也值得商榷,周春在《尔雅补注》中说:“姜氏于郭注所未详者,必巧为之说,甚乖。盖阙之义,虽或十得其一,然可资捧腹者良多。”[4]如《释诂》“如、肇、基,谋也”条,郭注“如、肇所未详”,《参议》云:“肇基二字连文读,‘如’义未详,或云如犹如何谋之状也。”姜氏认为“肇基连文读”实不可解,对“如”也并没有解释清楚,其实“如”当通“茹”,《尔雅·释言》即有“茹,度也”条可证。又如《释诂》“知,匹也”条,郭注引《诗经·桧风·隰有苌楚》“乐子之无知”为证,《参议》认为“以《苌楚》诗证知为匹,似未安,恐或有别证也。考《诗》传,本言乐苌楚之无知识而已,注盖以下二章‘乐子之无室、乐子之无家’,因率解为匹以证之与”。《诗》“乐子之无知”,郑笺:“知,匹也。疾君之恣,故于人年少沃沃之时,乐其无妃匹之意。”姜兆锡只是怀疑郭注不当,却又没有举出有力例证,显得不够谨严。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