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中国农业思想 > 正文

第四节 《淮南子》的农业思想
中国农业思想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它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苏飞、李尚等 人共同编撰而成的。刘安(前179-前122),其父为淮南厉王刘长,因叛乱而被 谪,死于贬徙途中。他于文帝八年(前172)被封为阜陵侯,十六年立为淮南王。 他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附淮南王安》)参与著书。 除《淮南子》外,《外书》《中篇》等已失传。《淮南子》成书于汉景帝与汉武帝执政 之交,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部杂家著作。在思想内容上,《淮南子》以道家学说 为中心,兼容儒、法、阴阳等诸家观点并自成体系。从“道治”“无为”等基本思想 出发,《淮南子》主张遵循自然规律管理社会,包括从事经济活动。《淮南子》的经 济思想并不多,但涉及农业问题的议论不乏新颖独到之处。
《淮南子》认为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因而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 根本利益所在。他指出:“耕之为事也劳,织之为事也扰,扰劳之事而民不舍者, 知其可以衣食也。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万民之所公见也。 物之若耕织者,始初甚劳,终必利也众。”(《淮南子·主术训》)这种对农业基础地位 的阐述,既有与先秦论者相同之处,也有它的特殊之见,即从投入产出的时差角 度论述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淮南子》农业思想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尊重。它在谈到 “势”时曾以农业水利为例,指出:“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 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 但是,人在自然规律面前并非完全无能为力,《淮南子》在这个问题上充分肯定了 “众人”潜力所在:“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淮南 子·主术训》)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人的作用更为重要:“夫地势水东流,人必 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工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 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淮南子·修务训》)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淮南子》强调了统治者应行使的职责,指出:“食 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淮南子·主术训》)因此,国家必 须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认为:“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 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淮南子·诠言训》)“勿夺时”也就是 不妨碍农时。由此可见,《淮南子》把农业作为治国之本的观点是相当明确的。
在具体的农业发展问题上,《淮南子》的论述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要求统治 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以达到“群生遂长,五谷蕃殖”的经济目标。 其次,它同样强调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反映了农业生产中多种经营的管理思路, 指出为政者要“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硗高下,各因 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第三,它从尊重自然规律的认识出发, 十分重视保护生态和按时务农,还引述先王之法说:“田不掩群,不取麛天,不涸 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 年不得食”;在农活方面,则要做到“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 (《淮南子·主术训》)。第四,它要求统治集团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勿夺时之本,在 于省事”(《淮南子·诠言训》)。明确提出:“除刻削之法,去烦苛之事。”(《淮南子·览 冥训》)还抨击了当时当政者的奢侈消费,提出“人主租敛于民也,必先计岁收,量 民积聚,知饥馑有余不足之数,然后取车舆衣食供养其欲”(《淮南子·主术训》)的 财政原则。这是一条很高的政策要求,它要求统治者首先要切实了解农业的生 产状况,其次还必须制定有效的节约消费的规定。而根据农业收成确定税收数 量的思想则更是发前人之未发的创见。
《淮南子》对当时广大农民的生活处境是持同情态度的,它曾分析说:“中田 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时有涔旱灾害之患,无以给 上之征赋车马兵革之费。”有鉴于此,它主张统治集团要“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 下”,以保证农业再生产的继续,照《淮南子》的话来说,就是“清静无为,则天与之 时;廉俭守节,则地生之财”。正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淮南子》对“贪主暴君” “侵渔其民,以适无穷之欲”的行径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淮南子·主术训》)。
为了保持国计民生的长期稳定,《淮南子》也十分重视粮食贮备。它认为: “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蓄),十八年而有六 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故国无九 年之畜谓之不足,无六年之积谓之悯急,无三年之畜请之穷乏。”(《淮南子·主术 训》)这看法在先秦两汉时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人口管理上,《淮南子》也和先秦时管仲一样,把人们的职业分为士、农、 工、商四种,对这四种职业,《淮南子》并没有厚此薄彼之见。为了提高人们的职 业素质,它要求四民不兼两业,做到“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 商言数”,以达到“士无遗行,农无废功,工无苦事,商无折货,各安其性,不得相 干”(《淮南子·齐俗训》)。这种看法反映了古代社会商品经济还停留在较低水平 时的观念形态,而农业与其他各业并重存在的提法则表明封建农业思想尚未演 化到理论上的重农轻工商阶段。
与此相关的是《淮南子》对农业劳动力的配置观点。一般来说,《淮南子》主 张按劳动者的不同品性才能进行分工,如在土木工程中要做到“修胫者使之跖䦆,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人性齐矣”,也就是说, 在职业安排上应该实行“便其性、安其居、处其宜、为其能”的原则。但值得注意 的是,《淮南子》在谈到农业劳动力管理时,特别强调根据自然生态环境来确定生 产项目和技术分工,主张仿效尧的导民之术,使“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 陆处者农”(《淮南子·齐俗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本身特点和当时 人们的认识水平。
《淮南子》农业思想的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创见是在论述前代农业生产发展史 中提出来的。 它指出:“伯余之初作衣也,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 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 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耨,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 焉。”这里所说的是远古纺织业和耕作业的情况,从这种生产技术的演变过程中, 《淮南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 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淮南子·汜论训》) 这就是说,生产技术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生活质量优化的必然结果,农业的发展则 是这种进步的集中体现之一。《淮南子》对生产进步的这种看法,是一种正确的 观点。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