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欧阳修编修《欧阳氏谱图》

所属栏目: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三节 欧阳修编修《欧阳氏谱图》

宋仁宗统治年间,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苏洵,为适应当时社会上对族谱功能、编撰体例的新需求,各自编撰了本家族的家谱——《欧阳氏谱图》和《苏氏族谱》,提出了新的编修家谱宗旨、原则、体例与方法,带动了整个宋代私修家谱的蓬勃发展。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欧阳修在主持编修《新唐书》时,就十分重视谱牒,专门设置了《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 修订《新唐书》后,欧阳修发现自己家族族人都不太清楚本族世系, 为使族人和子孙后代能够了解先祖遗德,他以本族旧谱问族人,又得到所藏旧谱诸本,发现这些旧谱“文字残缺,其言又不纯雅”,于是对这些旧谱加以整理“,考正其异同”。 按什么方法来续修家谱呢?“唐末丧乱,籍谱罕存,无所取则”。欧阳修在《与王深甫论世谱帖》一文中指出:“前世常多丧乱,而士大夫之世谱未尝绝也。 自五代迄今,家家亡之,由士不自重礼俗,苟简之使然。 虽使人人自求其家,犹不可得。 ”也就是说,经唐末、五代之乱,士族解体,谱牒散佚,宋代从事谱学者,无体例可依从,不得不别起新例。


欧阳修《欧阳氏谱图序》手稿


这一创新谱例的历史任务落到了欧阳修身上。 欧阳修于嘉祐四年(1059年)编修本族族谱《欧阳氏谱图》,内容:首先是“谱序”,叙述本族简史;其次是“谱图”;最后是“谱例”,阐述本族谱编修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谱图”,他采用史书的体例和图表的方式, 将五世祖安福府君欧阳万以来本家族的迁徙、婚嫁、官封、名谥、享年、墓葬及其行事等,画出世系,制成谱图,编成一部新型家谱,传给后人。《欧阳氏谱图》以五世为一图,由高祖下止玄孙,此图玄孙则为下图高祖,以此类推。 此法是欧阳修将周代五世则迁之小宗之法用于谱法,五世亲尽,亲尽则迁,故另为一图。 欧阳修“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的五世谱法,既反映了他求实存真的精神,同时又反映其“略远详近”“亲疏有伦”的谱学思想,其目的对一个家族来说,就是弘扬祖先的遗德。 欧阳修在《欧阳氏谱图序》中说,欧阳氏家族为庐陵大族,“自宋兴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于科者四人。 后又三十年,某与其兄之子乾曜又登于科”。 欧阳氏家族科举仕宦的成功,有赖于“祖考之遗德”,即“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欧阳修希望本族子孙能继承祖先家传遗德、光宗耀祖。 欧阳修进而认为,对整个社会来说,则是通过修谱实现“尊尊亲亲”“统宗收族”的谱学功能。 对于这一点,他在《衡阳渔溪王氏谱序》中清楚表露出来:“余唯族谱之作,所以推其本、联其支,而尊尊亲亲之道存焉。 世之谱其族者,往往有之,然诬者上推古昔以为博,夸者旁援他族以为荣,不几于诬其祖乎? 今王氏之谱,据其所可知,而不失之诬;缺其不可考,而不失之夸。 推其祖之所自出,有尊尊之义焉。 详其族之所由分,有亲亲之义焉。 ”


推荐内容


图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