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黄楼赋》,赢得“中有屈宋姿”的赞语

所属栏目:秦观传

参寥子《彭门书事寄少游》其三云:

百尺黄楼拂杳冥,楼前风物极峥嵘。
东州词客浑争咏,独怪相如赋未成。


彭门即徐州,为彭祖故国,故有此别称。从诗题可知,诗歌是从徐州寄出的。参寥子对少游说:你的老师东坡筑百尺黄楼,我们大家都争着作赋题咏,而你的《黄楼赋》为什么还不见问世呢?“独怪相如赋未成”,以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比少游,是赞誉,也是抚慰。
此前一年即熙宁十年(1077),东坡转任徐州太守。秋七月,黄河决口,洪水肆虐,威胁徐州。东坡临险不惧,亲率徐州军民加固堤防,并誓与城池共存亡,稳定民心。战胜洪水之后,苏东坡威望大增。为纪念战胜洪水之壮举,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大楼,名之黄楼。黄色代表土,取五行中土能克水之意,寓有希望徐州城永无水患之虞的意思。楼高百尺,形状犹如一座壮观的佛塔。九月初九日,举行了盛大的黄楼落成典礼。东坡邀请文人雅士,聚集黄楼,饮酒作赋,以表庆贺。苏辙、黄庭坚、王巩、参寥子等都当场挥毫作《黄楼赋》。少游当时正在家乡高邮“掩关”读书,东坡特意函请他与诸多名家同题作赋,这对于刚刚落第的少游来说,是礼遇也是宽慰。少游自然非常看重,“承命经营,弥久不献”(《与苏公先生简二》)。少游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迫于科举”,时间紧张。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愿草率从事,而是要精心构思,精心创作,力求拿出精品力作来,不负恩师之厚望,以致临近岁末方才杀青。《黄楼赋·引》曰:
太守苏公守彭城之明年,既治河决之变,民以更生。又因修缮其城,作黄楼于东门之上,以为水受制于土,而土之色黄,故取名焉。楼成,使其客高邮秦观赋之。
《引》概述东坡建造黄楼的缘由,点明应东坡之邀而作赋。文中谦称“其客高邮秦观”。少游虽未亲临徐州抗洪现场,但他生长在苏北里下河水乡,对洪水为害之烈并不陌生。他在赋中铺写黄楼的瑰伟雄奇,追述水患肆虐逞凶的场面,赞颂东坡率众抗击洪水、造福百姓的功绩。全篇情感奔放,气韵流畅,秉承了屈宋遗风、汉魏传统。赋成之日,少游派专人送往徐州。东坡读少游《黄楼赋》之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迅速作诗答谢。自谦“我诗无杰句”,盛赞少游“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雄词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以谢》),赞誉之词中渗透着拳拳爱重之心。“中有屈宋姿”的赞语出自文坛领袖之口,少游从此有了“屈宋之才”的美誉。
近人林纾也十分认同东坡的赞语,认为赋中描写黄楼落成庆典场面之句,“发哀弹与豪吹兮,飞鸟起而参差。怅所思之迟暮兮,缀明月而成词”等,“真掇得宋玉之精华,自是才人极笔”(《林氏选评名家文集·淮海集》)。清人王敬之曾为此作小诗一首:

坡仙提唱黄楼日,绝爱秦郎国士才。
太守风流今未坠,魋山吹笛更谁来。


明代名臣、诗人吴宽《赋黄楼送李贞伯》有诗句:“颖滨淮海独何幸,留得两赋摩苍穹。”“颖滨”即东坡胞弟苏辙,晚号颍滨遗老,淮海即秦淮海。“摩苍穹”意为摩崖刻石,由吴宽诗句可推知,尽管有多名文坛名流以“黄楼”同题作赋,然而有幸被选中勒石立碑的唯苏辙和少游。
少游《黄楼赋》得到东坡的青睐和后人的赞誉,原因在于其鲜明的特色。明人胡应麟曾说:“苏长公极推秦太虚《黄楼赋》,谓屈宋遗风固过许,然此赋颇得仲宣步骤,宋人殊不多见。”(《诗薮》)仲宣即“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胡应麟此说肯定《黄楼赋》继承了汉魏传统。所云“宋人殊不多见”者,北宋自欧阳修至苏东坡,已经逐步打破了汉魏辞赋对偶工整、韵律严谨的形式,赋体逐渐散文化。比如东坡的《前赤壁赋》,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赋”,而近似于优美的散文诗。而少游之赋,多承《楚辞》以来的赋体风格,铺采摛文,音律谐婉,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赋,在宋代诚为不可多得。
在文坛传为佳话的是,少游派人专程去徐州之时,还特为捎带了一份高邮名土特产,并呈《以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诗一首:

鲜鲫经年渍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后春莼茁滑于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凫卵累累何足道,饤饾盘飧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为旨蓄。
蜃醢荐笾豆,山蔌溪毛例蒙录。
辄送行庖当击鲜,泽居备礼无麋鹿。


这是一首十分特别的诗,以高邮方言写高邮土物。是礼单、菜谱,而的确又是诗。更准确地说,是用礼品名称连缀而成的诗歌,甚至在诗题中就将所送礼品“莼、姜、鱼、蟹”一一点明了。“法鱼”指风干的鱼,“糟蟹”即是醉蟹。以土产菜肴之名直接入诗,在少游并不多见,甚至就是“唯一”。诗以简约的语言点出特色,显示了他对家乡物产的了解程度和丰富的美食知识。如介绍蟹的时候突出了“团脐”,“团脐”是母蟹。醉蟹必须以团脐的母蟹为食材,尖脐的公蟹是必须剔除掉的。“脂填腹”的脂指蟹黄,只有腹内填满蟹黄的肥蟹才是上品,蟹黄不多的瘦蟹是不上档次的。再如“先社姜芽”,《本草》注:“姜,秋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采食,无筋,谓之子姜。”而“先社”即秋社前采的子姜更加脆嫩,“肥胜肉”是指姜细嫩无筋,而不是肥腻如肉。全诗以高邮方言写成,押入声韵,显得轻松活泼,充满对家乡物产富饶的自豪之感。最为今日高邮人津津乐道的是诗中提及“凫卵”即鸭蛋。高邮双黄鸭蛋名闻天下,而这首诗是已经发现的关于高邮鸭蛋最早的文字记载,是高邮鸭蛋历史悠久的有力证据,证实至少在九百四十多年以前,高邮人已经把鸭蛋作为美食,作为馈赠文坛领袖的上好礼品了。


推荐内容


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