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谱》之光

所属栏目:郑榕传

《丹心谱》排好以后,先在排演厅连排多日,招待各界人士,听取意见。1978年3月17日正式公演后,观众反应热烈,前后演出了一百多场,艺术界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后来还参加了全国调演,并获得创作、演出一等奖。
当时,正值各报刊恢复出版时期,因此刊登介绍《丹心谱》之多也为历来演出所罕见。“人艺”院长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有人称赞说,《丹心谱》的语言诙谐含蓄,富于哲理。如“部里那位领导本来等着喝人参大补汤,结果我给了她一两巴豆霜”,“干工作,要像春蚕吐丝,兢兢业业,到死方休;做人,要像点着的蜡烛,从头燃到脚,一生光明”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天演出散场后,张瑞芳、赵丹来到后台握手致贺,他们激动地对郑榕说,这些年我们多么想演戏呀,如今你们替我们演了!
听了他们的话,郑榕也很激动,是啊,正是《丹心谱》的演出,打破了被“四人帮”推向极端的公式化和概念化,重新恢复了“五四”以来我国进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就像曹禺院长说的那样,写戏主要是写“人”,“四人帮”恰恰把这一条抽掉了。他们主张用“符号”代替“人”。人物一出场,连3岁儿童都能指出好人坏人,这样的戏不但不能启迪人们去认识真正的人生和社会,还会造成民族的日益愚昧。
郑榕更认识到,《丹心谱》的演出不仅让他取得了巨大收获,也标志着他在表演上的分水岭。过去他总认为人物的外部形象得不到确定就无从表演。但这次在梅阡导演的帮助下,他克服了表演形象的习惯,只去考虑人物的思想行动,最终得到了肯定,也使他产生了信心。终于在抛开形象、寻找内在感觉的表演方法上迈出了第一步!
《丹心谱》成功演出了一百多场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大好时节。一天,心情愉悦的郑榕来到“文革”期间他经常去散步的故宫筒子河畔。面对吐绿的嫩柳,不禁口诵打油诗一首:“年年攀折年年绿,今年颜色胜昔时。纤腰舞动拂人面,喜把春风报君知。”
积极投入《丹心谱》演出的郑榕,终于在革命的戏剧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脚步。
1978年,《丹心谱》剧组又加入了包括侯宝林、郭兰英、李波等多名老艺术家在内的“大庆演出慰问团”赴大庆演出。他们在大庆受到热烈欢迎。在大庆招待所休息室,郑榕听到服务人员讲起周总理当年来大庆喝玉米粥的事,不由心中一阵感慨。
慰问团在哈尔滨市演出的时候,郑榕见到了“老人艺”的张权、路葳等同志。张权是曾经留学美国的著名歌唱家,虽在“文革”中被红卫兵踢伤腰骨,但精神仍不减当年。“老人艺”的“老人”相见,自是分外热情,激动万分。再加上1943年郑榕在西安认识的刘沄老友,大家一起同游太阳岛,共同举杯,欢庆“二次解放”。放眼未来,更是充满乐观,信心百倍。
同年4月6日,经北京市委有关部门决定,将在“文革”中改为“北京话剧团”的“人艺”恢复原来名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曹禺同志为院长。消息在全院大会上宣布时,群情振奋,热烈鼓掌,一致欢呼市委这一决定。那一年冬季,郑榕参加了“人艺”的艺术委员会。


推荐内容


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