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常州赋》

所属栏目:江苏省明清档案

清光绪《常州赋》

保管单位:常州市档案馆
内容及评价:
《常州赋》是清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年(1765)第四次南巡途经常州时召士子献赋,褚邦庆为述乡邦典故,仿周紫芝《宣城赋》、葛沣《钱塘赋》而作,是一部以赋体撰写的常州地方志,反映了清乾隆时期常州府的概貌。原文总计16.27万字,其中赋文18212字,注释14.45万字。正文前有乾隆四十年王浩序和光绪七年王其淦序各一篇。正文部分则全文贯通,不分章节,按常州总述、武阳、锡金、江阴、宜荆、靖江、名宦、人物、流寓、方外、列女、物产、总结13个方面,以清丽的词句,详细记载了清乾隆盛世时期常州府及所属八县的建制沿革、疆域形胜、兴衰大略等,并将山水、祠庙、古迹等串连起来。通篇文章提纲挈领式地对地方志进行总成,同时又保留了赋体的语言和音韵之美,气势雄伟,堪称大家手笔,为人们研究当时常州府的状况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堪称文学版的常州“清明上河图”。
褚邦庆,江苏阳湖县三涡坝头里(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三河村)人,字人荣,号容船,乾隆年间诸生。当时并不知名,现在亦未发现其传记资料。曾遍历名山大川,善为辞赋,一生著述颇丰,有《四时景物诗集唐诗》刊刻于世,并著有《四书名人考》《九翻千字文》《姓氏传芳录》《闲情集唐》《文选补注》《韵略补遗》等,惟有《常州赋》完整流传至今。
馆藏的清光绪七年(1881)《常州赋》版本稀有,保存完好,内容珍贵,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收藏价值。


清光绪七年(1881)《常州赋》


全文:

重刊常州赋序


常州,自泰伯开基,春秋战国间,季札、春申之流,益开文治。厥后,忠臣孝子,学士才人,卓然相望于史策。迨我朝,涵濡雅化,尤号名邦。盖由江湖襟带,土厚水深,山灵气秀。圣祖仁皇帝、高宗纯皇帝南巡,皆屡驻跸。召士子赴行在,试以诗赋。故其时,胶庠俊彦,皆得歌咏太平,幸邀天听。至缙绅护跸梓里,及致仕在籍老臣,尤多有所献纳,洵赓扬盛事也。然求其述乡邦典故,发为宏篇巨制,以增皇舆润色者,缺焉未备。褚君容船,是州骚雅士也。壮游既久,遍历名山大川。凡可为考古之助者,大都寄之笔墨。追念钓游旧地,独萃东南之秀,于圣朝为彬彬礼乐之邦,不可不饵笔以鸣其盛。爰仿周紫芝《宣城赋》,葛澧《钱塘赋》例,作《常州赋》。于建置沿革、疆域形胜、户口赋税,及兴衰大略,开卷了然。其余山水、关梁、祠庙、陵墓、古迹,各以其类,分汇各邑,累如贯珠。至于仕宦、人物、流寓,则经之纬之,以合成一州之冠冕、系千载之慕思,于各邑不复分疆画界。旁及方外、列女、物产,莫不皆然。析之,则棋布星罗;总之,则珠联璧合。又其中各有起伏,有提挈,有感慨,有论断,既殊稗史之弇鄙,复异类书之琐碎,一归于丽则而不失乎赋体。夫土训、诵训,非生于其地者莫道。昔刘逵、张载分注《三都赋》,周世则、史铸注《会稽三赋》,皆耳闻目睹,言必有征,然犹同时之人耳。曷若容船自注,为尤得其要领,诚一郡之奇观而一时之杰构也!不佞承乏于兹,历有年所。每欲访先贤逸轨、列侯遗爱,及关塞险要、民风土俗之有关政治者,浏览志乘,日不暇给。获睹斯赋,如游异境幸得导师。遂觉数千百年文物声明之盛,悠然在目。窃叹造物,独钟美于是邦也。抑吾又异褚君,以彼其才,使居承明著作之班,必能研京炼都,黼黻国家之隆盛。乃听其坎坷以老,则造物之钟美是邦者,又未尝不扼塞斯人也!虽然,我朝列圣相承,皇上稽古右文,超轶前代。国史馆广搜文献,《皇清一统志》绍修有日,则褚君此赋,或藉輶轩,以达宸聪。又安知非造物者,故迟之以大显君于后也哉?修志告竣,庄子俊甫,旁求有裨风土之书,重刊剞劂,俾后儒有考焉,予乐得而序之。
光绪七年辛巳,仲夏之月,庐陵王其淦撰。


《常州赋》·重刊常州赋序


全文(节选):

常州赋并序


郡人褚邦庆人荣编注


窃自舜分十二州,秦制卅六郡,而川原区别,畛域判如。
(五帝《纪》:舜分天下为十二州。《集仙录》:虞舜摄位,王母遣使,授舜、益地图,遂广黄帝九州为十二州。《尚书·舜典》:肇十有二州。《集传》:十二州: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幽、并、营也。中古但为九州,舜即位,以冀、青地广,始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其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东北、辽东等处为营州。◇《广舆记》:秦始皇兼并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内史、北地、陇西、上郡、九原、三川、砀郡、颖川、南阳、邯郸、上谷、巨鹿、渔阳、左北平、河东、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辽东、辽西、东郡、齐郡、薛郡、琅琊、泗水、汉中、巴郡、蜀郡、会稽、九江、鄣郡、南郡、长沙、黔西。又,平取百粤,立四郡: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卅,音“飒”。)
渺渺方舆,直指八纮八极;茫茫裨海,周环九野九畡。
(束皙诗:“漫漫方舆”注:“方舆,地也。”《淮南子》:九州之外有八夤。八夤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东方之纮,曰桑野。南方之纮,曰反户。西方之纮,曰沃野。北方之纮,曰委羽。八极,方隅极处。◇《韵略》:海,天池,所以纳百川者也。凡四海通谓“裨海”。《淮南子》:所谓一者,上通九天,下贯九野。高诱曰:“九天,八方、中央。九野,亦如之。”《楚语》:天子之田,九畡。《郑语》:王者居九畡之田,注曰:“九畡,九州之极数也。”按:畡,亦作“垓”。)
绿耳未骖,谁遍遨游之辙?青编坐拥,或穷丘索之奇。
(《穆天子传》:天子命驾八骏之乘:左服骅骝,而右绿耳;右骖赤骥,而左白义,天子主车,造父为御。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踰轮;右骖道骊,而左山子,伯夭主车,参伯为御,奔戎为右。东南翔行,驰驱千里。◇《后汉书·吴佑传》:杀青简以写书。《韵略》:编,次简也。《左传》: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按: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皆聚此书也。又:贾景伯《周礼注》: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亡国之戒。张平子曰:八索,八议之刑。九丘,《周礼》之九刑。索、丘,皆空也,言空设之。¤《左传》注:索,所白反,本又作“素”。)


《常州赋》正文部分内容


推荐内容


历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