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诚著《孔子·孔子弟子》出版

所属栏目:20世纪儒学通志

高专诚(1963—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
4月,高专诚著《孔子·孔子弟子》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孔子弟子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考辨。张岱 年所作序称此书“取材详博,论证审慎,力求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派 的早期传授情况做出科学的叙述”。
该书把思想冲突放到了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中分析其原因与意义。 儒学繁衍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但孔子一生,博学笃行 而无所成。孔子的弟子冉求在鲁国从政不久而战功显赫,政绩出色,不 是因为他推行了孔子的主张,而是因为他执行了季氏的政治意图。书 中认为冉求在鲁国实行田赋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但此事不为孔子所理解,孔子怒斥之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攻之,可 也”。冉求之所为固然是为季氏掠夺财富,进而巩固其政治地位的一种 强硬措施,但客观上却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变革,显然与孔子坚持的传统 礼法大异其趣,致使师生几乎反目成仇。该书把孔子思想及师生关系 的矛盾放到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全景中来观察,更清楚地显现了道德与 政治的对立,反映了新社会制度以锐不可挡之势向腐朽的奴隶制进行 猛烈的冲击,但新统治者的贪得无厌又是应当谴责的。因此,孔子思想 在当时既有愚腐的一面,又有进步的一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 否定。
该书对孔子的某些思想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新的评价。譬如对“樊 迟请学稼”一段,历来学者误解最多,偏见最深,成了反孔者诟病孔子之 德,指斥孔子之行的重要口实。即使是一些尊孔的鸿儒名贤也有口莫 辩,无可奈何地承认这段话是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谬见,是孔子思想 的糟粕。书中不以这种结论为然,不为这种偏见所囿,认为对孔子的这 一论述应当重新进行分析。孔子要求弟子以天下为己任,学道以救世, 而樊迟却斜睨稼圃之事,降低了儒士的责任与抱负,因而是不可容忍 的。孔子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认为要推动社会进步,除了官、农、 工、商、兵之外,还需要一个“士”的独立社会阶层专门去传授知识,传播 道义,以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每一次社会 分工的出现都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新的进步。因而认为孔子对这一社会 分工重要意义的认识和肯定,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这一新看法,发人深思,把孔子研究推进了一步。
该书对孔子思想的瑕疵和败绩挥笔如刀,横析纵剖,毫不留情。书 中引用司马迁的话指出,孔子思想“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孔子思想有 许多闪光的东西,对当政者不能正其身的种种恶行的抨击毫不客气。 赞扬了孔子对政治权势刚直不阿的态度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进 取精神。同时指出这也是造成他政治命运的原因之一。慨叹孔子目睹 “周室微,礼乐坏,天下无道”的现实,立志学以求道,汲汲于救世,却不 去探讨造成这种危机的深刻的社会和历史的原因。而且他把克服这种 危机的希望寄托在国君一人身上,想用道德教化去提高在位者的道德 修养和政治素质。但拥有权势的统治者对孔子的道德说教或政治讽谏 根本不理睬,从而使孔子为之智穷而失败。该书认为孔子思想的这种 理想主义色彩正是孔子的悲剧性结局的主要原因。
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学界研究孔子学说提供 了新的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推荐内容


历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