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秦观传 > 正文

作《一丛花》赠师师,此师师非彼师师
秦观传

京都四年,少游的身份是一名京官,馆阁中一名“学士”。所幸者官场生活并没有让他变成一个不苟言笑、性情刻板的官员,他仍然保持了那份潇洒的天性、浪漫的情怀。元祐六年(1091)初,少游作《一丛花》词赠一个叫作师师的京师歌妓: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另一首《生查子》中亦有词句“看遍颍川花,不似师师好”,在少游心目中,师师在东京歌妓中是最出色的一位。有词评家认为,这是少游的“曲笔”,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然少游红颜知己中有一个师师也是事实。清初沈雄《古今词话》中将这位师师与宋徽宗宠幸的师师混为一谈:“按东都遗事,李师师汴京角妓,道君微行幸之。秦观赠以《生查子》、周美成赠以《兰陵王》,是也。”道君即宋徽宗,他信奉道教,故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宋代称风流美貌、才艺出众的名妓为“角妓”,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明星、名角”吧?徽宗与李师师的风流韵事,《水浒传》有较多篇幅的精彩描写。然将宋徽宗、秦观和周美成三个男人与李师师搅在一起,却虚虚实实,真假难辨。周美成即周邦彦,是一位稍后于少游的著名词人。传言他才是李师师真正的情人,野史记载了不少徽宗皇帝与他争风吃醋的故事。《乐府纪闻》载:有一次,李师师正在其居所樊楼与周邦彦缠绵,不料徽宗从地道中走来,情急之下只好“避匿其左右”。师师亲手剥了一个橙子递给徽宗,接着又说起了悄悄话。周邦彦事后赋《少年游》词,有词句“纤手破新橙”。因“直写其事,流传于外”,徽宗十分恼火,将其贬出京城。周邦彦又写了一首著名的《兰陵王》词,诉说自己被赶出京城的凄楚。后徽宗听李师师演唱《兰陵王》被深深打动,复将周邦彦召回做朝廷乐官。这故事多捕风捉影成分,很有点“狗仔队”八卦的味道。但是将李师师与少游交往的师师视为一人却有张冠李戴之嫌。因为按时间推算,少游在绍圣元年(1094)已经被贬出京,与师师交往应在此前。宋徽宗1100年方即位,从哲宗元祐年间到徽宗政和年间,已近三十年。如果是同一人,那师师应该已是年老色衰的明日黄花,如何还能得到那般宠幸?此师师非彼师师,应视为京师另一位与少游有过来往的同名歌妓而已。
这一时期,少游还创作了十首《调笑令》。这是一种流行于坊间的演唱形式,又称《调笑转踏》,每首咏一人或一事。少游所作有《王昭君》《乐昌公主》《盼盼》《莺莺》和《采莲》等,都是适应坊间艺人演唱要求而作。《王昭君》诗曰:

汉宫选女适单于,明妃敛袂登毡车。
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低回泣路隅。
行行渐入阴山路,目送征鸿入云去。
独抱琵琶恨更深,汉宫不见空回顾。


昭君出塞的故事是古代诗文、戏曲的传统题材,在民间流传甚广。传汉元帝时王昭君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她自请远嫁匈奴。入嫁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匈奴皇后),为汉匈友好做出了贡献。少游“诗曰”起句从汉宫嫁女写起,后面“玉容寂寞、顾影低回、目送征鸿、独抱琵琶”等,都是描写远嫁匈奴途中的情形,以十分伤感的笔调描写昭君寂寞、哀怨和怀念汉宫的幽怨情怀。《王昭君》曲子云:
回顾,汉宫路,捍拨檀槽鸾对舞。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偷弹玉箸。未央宫殿知何处?目送征鸿南去。
显然只是稍稍变化了句式,对“诗曰”内容起一个重复、深化的作用,这大约便是《调笑令》形式上的一个特点吧。《调笑令》有十首之多,在存世不多、可以确认的少游词中占有约八分之一的比重,可见少游与坊间艺人来往之频繁。作为一个词人,他从民间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充实提升了自己的创作;然作为一个朝廷命官,不拘于小节,频频出入坊间,无疑是授敌以柄。洛党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些本来无伤大雅的事情肆意夸大、抹黑,攻击其“薄于行”,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宋人杨湜《古今词话》载,少游在京师期间,某日一贵官请他赴宴,席间唤出一个名叫碧桃的宠姬劝酒助兴。碧桃早就倾慕少游的才名,因而劝酒十分殷勤。少游很是感激,于是举杯回敬。贵官连忙挡驾说:“碧桃素不善饮。”意思让少游不要勉强,勉强了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谁知碧桃竟说:“今日为学士拚了一醉!”遂“引巨觞长饮”。少游非常感动,即席为作《虞美人》词: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一个不惜拚了一醉,一个即席挥毫填词,碧桃和少游的举动让在座的人都有点儿妒恨,这位贵官更是感到颜面尽失,醋意大发。自己的宠姬,心仪的却是少游;好心出面挡驾,却落个当场出乖露丑,因而当众发誓,今后永不再让碧桃出来陪客。如此气急败坏,又引得一阵哄堂大笑。当然,词评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少游以双关的笔法,明写桃,暗喻人。上片慨叹如碧桃之美丽者,必定是得到了天上的仙露润泽,天生丽质非凡间之花可以比拟。“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这般美妙如画的姿容却被遗弃在荒僻冷落之处,又有谁能赏识呢?下片描写碧桃光彩照人、脉脉含情,而又敢于真情表白的洒脱性格,刻画生动,栩栩如生。少游题词赠碧桃,实质也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想我秦观才情绝世,然天妒英才,屡遭嫉恨,被弃置在“乱山深处水萦回”的荒落之处,怀才不遇之情溢于言表。词句“为君沉醉又何妨”,与《古今词话》中碧桃“今日为学士拚了一醉”之语意吻合,可见此事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