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 列表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共有 171 个词条内容

二、中小学生不同性别的平均屈光度

    2000年台湾林隆光的调查结果显示,18岁男生的平均屈光度为-3.15D、女生为-4.12D,1996年美国NationalEyeInstitute的Braun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8~10岁性别差异中女生近视的发展快于男生。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各年级进行性别差异比较,女生的...[继续阅读]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三、中小学生不同眼别的平均屈光度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近视的眼别有明显的差异,右眼平均屈光度为(-2.33±2.13)D,高于左眼的(-2.17±2.18)D。我们的研究结果间接支持了学习姿势(右眼近视度高于左眼)、发育状态(女生近视高于男生)等环境因素在发育期均对近视发生和发展...[继续阅读]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四、小结

    总体上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女生的近视进展趋势高于男生,右眼的近视化进展高于左眼。而平均屈光度、眼别、性别的差异在高中3年级发展至近于一致。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各个年龄段的完整资料,掩盖了在近视形成过程中,随时...[继续阅读]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一、林隆光20年内5次台湾全岛近视流行病学调查

    台湾林隆光①在983—2000年间5次(1983年,1986年,1990年,1995年,2000年)对台湾全岛的7~18岁在校学生大样本近视发病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了近视发病率曲线的变化模式。(一)近视发病率变化(1)近视屈光度的严重度、平均屈光度在15~...[继续阅读]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二、高度近视

    近视眼的防治是我国眼科预防性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之一,并且在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的高发病率越来越令人担忧,特别是中高度近视在成年发育期后的失明性并发症已严重影响这一人群的视觉、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及家人带来身心、...[继续阅读]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三、临床类型与近视严重程度

    按近视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将近视分为2个不同的临床类型: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一)单纯性近视单纯性近视(simplemyopia)又称为获得性近视(acquiredmyopia)、单纯性近视(physiologicmyopia)、学校性近视(schoolmyopia)、低度近视(lowmyopia)。是由...[继续阅读]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四、社会学效应

    (一)视觉障碍除了极低度的近视患者,近视患者都会遇到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近视都会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生活的不便。近视患者需要各种各样视觉辅助器,如,眼镜或者角膜接触镜,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早在...[继续阅读]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五、近视的度数与近视的性质、分类、预后的关系

    (一)确定近视度数与严重程度分类由于近视在“良性”范围内,是进行性的,一般在18~24岁停止增长,所以,不同年龄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程度的判定需要将可能发育的年龄区间加以考虑,同时还需将不同年龄阶段近视的发展速度加以考虑...[继续阅读]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一、纵断面研究的历史

    最早的纵断面研究之一是1886年由Cohn完成的。在18个月的时间里他发现有84名儿童的屈光状态在0.00D到+1.00D中有17%变为近视眼。在一组54名近视学生中,41%的人近视程度加深,没有一例近视程度减轻。从1871开始Erismann在为期6年的时间里对...[继续阅读]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二、近视化速度

    (一)相关研究1996年美国NationalEyeInstitute的Braun①的研究结果表明,5~7岁近视儿童每年近视增长-0.56D,而11~15岁近视儿童每年近视增长-0.28D,提示10岁以前近视发展速度较快;对-1D以上、-1D以下的近视进行连续观察发现,其每年近视增长分别...[继续阅读]

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