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 列表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共有 916 个词条内容

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指适合于年龄特点的、能客观反映受试者某项或多项能力,从而对小儿发育及心理活动水平作出评价的各种方法。心理测验的用途很广,在儿科工作中主要用以①评价小儿心理社会发育是否正常,检出智能迟缓、情绪紊乱、行...[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性发育

    性发育可分胚胎期性分化和青春期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及生殖功能发育二个过程。性分化性分化在卵子受精时开始,Y染色体决定胚胎的基因性别。在Y染色体短臂上H-Y基因的控制下,原基生殖腺的髓层细胞迅速增殖,吸引并包围生发细胞...[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性早熟

    性早熟指女性在8~8(1/2)岁、男性在9~9(1/2)岁之前开始出现性征。性发育开始年龄受地理、气候及遗传等条件的影响,又因疾病、营养等后天因素的作用而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上述年龄界限仅指一般情况而言。性早熟分真性和假性...[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真性性早熟

    真性(完全性)性早熟是指因性激素过早分泌,女孩在8~81/2岁男孩在9岁之前已出现性发育和第二性征者。真性性早熟大部分无病因可查,称特发性性早熟;小部分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正常儿童性发育的开始(见“性发育”条,33页),当反馈...[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女性型乳房

    青春初期,乳房发育可能是男孩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第二性征之一。约见于2/3的正常儿童,有时呈家族性倾向。其原因不明,与睾丸分泌雌激素或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失调有关。男孩这种“生理性”青春期女性型乳房可累及一侧,或两侧先...[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性幼稚症

    性幼稚症指青春期发育开始的明显延迟;女性性发育最晚的正常年限可定为13岁,男性为131/2~141/2岁。若发育开始不晚,而发育过程缓慢,如女性乳房开始发育后间隔5年仍未来月经,或男性睾丸开始增大后5年而生殖器官仍未发育完全者可...[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隐睾症

    一侧或双侧睾丸停留于下降过程中而未降入阴囊,称隐睾。胚胎期的睾丸在两侧腰部腹膜后间隙,随胎儿发育逐渐下降,至胎儿4~6月时,接近腹股沟管内环处,至胎儿7~9个月时降入阴囊。如出生时未降入阴囊(正常足月新生儿约3~4%),也...[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小儿代谢特点

    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儿,代谢与成人明显不同。小儿的总能量、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与矿物质等的代谢特点分述如下。总能量以每日每公斤体重计算,婴儿时期需总能量较高,为100~120kcal,(1kcal=4.18kJ),以后逐年下降...[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人乳喂养

    人乳喂养即婴儿喂以母乳或他人乳汁。我国农村绝大多数母亲自己喂哺婴儿,是一个良好传统,应鼓励保持。乳母喂饱自己婴儿后若有多余的乳汁应该挤出,一方面可保证下次哺乳有充分的乳汁,另外可将多余部分储存起来(奶库)支援需...[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

人工喂养

    婴儿哺乳期用其他食品代替人乳,称人工喂养。经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认为婴儿人工喂养的代乳品,营养一定要能满足婴儿需要,必须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并要认真消毒和妥善储藏以不受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用兽乳代替人乳...[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