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针刀临床 > 列表
针刀临床 共有 553 个词条内容

皮下组织

    真皮下方为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此层内有汗腺、毛囊、淋巴管及神经等。...[继续阅读]

针刀临床

皮肤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由表皮衍生而来,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继续阅读]

针刀临床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1.皮肤的血管 来源于肌肉动脉的皮穿支、肌间隙的分支及皮动脉的终末支。动脉由深层进入皮肤,共形成4层血管网,即首先在皮肤脂肪和真皮交界处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由此血管网发出分支形成真皮内血管网到皮肤附件,再由上行小动...[继续阅读]

针刀临床

颅面部体表标志(图2-13,图2-14)

    1.眉弓 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弓状隆起,男性隆起较明显。眉弓适对大脑额叶下缘。2.眉间 两眉之间,即印堂。3.额结节 眉弓上方约1.5cm处。4.眶上切迹 有时成孔,位于眶上缘的内、中1/3相交处,距正中线2.5cm,眶上血管及神...[继续阅读]

针刀临床

颅面部体表投影

    为了确定头面部某些结构的体表投影,先设定以下6条标志线(图2-15)。①下水平线:经眶下缘与外耳门上缘的直线。②上水平线:经眶上缘与下水平线平行的直线。③矢状线:从鼻根经颅顶中点至枕外隆凸所连的弧线。④前垂直线:通过颧...[继续阅读]

针刀临床

颅面部弓弦力学系统

    (一)颅面部静态弓弦力学单元1.弓(图2-16,图2-17)图2-17 颅骨侧面观面颅骨 共15块。成对的有鼻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下鼻甲骨和腭骨,不成对的是下颌骨、犁骨和舌骨。它们不仅为视器、气道和消化道等提供了保护和执行其功能...[继续阅读]

针刀临床

颅面部血管、神经分布及淋巴回流

    1.血管(图2-21) 主要有面动脉及与其伴行的面静脉。(1)面动脉 起自颈外动脉,行向前内上方,穿经下颌下腺的深面,至咬肌止点前缘处,越下颌底,经口角和鼻翼外侧,斜向内上行至内眦,改称内眦动脉。在下颌底与咬肌前缘相交处可触及...[继续阅读]

针刀临床

颈部体表标志(图2-22)

    1.舌骨 位于颏隆凸的下后方,适对C3、C4椎间盘平面;舌骨体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2.甲状软骨 位于舌骨下方,上缘平对C4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处;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3.环状软骨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环状...[继续阅读]

针刀临床

颈部体表投影(图2-23)

    1.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 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右侧至胸锁关节、左侧至锁骨上小窝的连线,即两动脉的投影线;甲状软骨上缘是二者的分界标志。2.锁骨下动脉 相当于右侧自胸锁关节、左侧自锁骨上小窝向外上至锁骨上缘中点...[继续阅读]

针刀临床

颈部弓弦力学系统

    (一)颈部静态弓弦力学单元1.弓 主要是颈椎骨(图2-24)。颈椎共有7个,除第1、2、7颈椎因结构有所差异属于特殊颈椎外,余下4节称为普通颈椎。图2-24 颈椎前面观(1)普通颈椎(图2-25,图2-26) 每节椎骨均包括椎体、椎弓和突起等几部分。...[继续阅读]

针刀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