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营养性疾病 > 列表
营养性疾病 共有 91 个词条内容

营养与感染

    营养不良与传染病流行常相伴产生。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使感染过程更加剧和更难于治疗,二者有密切关系。长期摄入过高能量可发生肥胖病,并易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胆疾病,这些疾病严重时亦易发生感染,因此长期...[继续阅读]

营养性疾病

营养与遗传性疾病

    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是在生物进化中遗传下来的。所以营养与遗传有一定关系。部分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营养物质的代谢障碍,故通过营养疗法可使某些遗传性疾病好转。营养素的需要与遗传有关不同的生物所摄取的食物及其所需的营...[继续阅读]

营养性疾病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是长期在膳食中缺乏热能、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结果,是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易发生于断乳及生长发育迅速时期的儿童。在17个发展中国家调查,发病率平均为20%。5岁以下死亡的儿...[继续阅读]

营养性疾病

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指血浆胆固醇及(或)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即胆固醇>6.0mmol/L(230mg/dl)及甘油三酯>1.4mmol/L(130mg/dl),临床上高脂蛋白血症分为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三种类型。血浆中的脂...[继续阅读]

营养性疾病

单纯性肥胖

    肥胖是最常见的能量代谢障碍,即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过剩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肥胖与体重密切相关,一般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单纯性肥胖指非内分泌、代谢等疾病所致的体内脂肪增多,主要由于摄食过多所致,可有...[继续阅读]

营养性疾病

脱水

    脱水是指体液耗损所造成的一种水代谢失常。人体水分约占体重的60%。成人每日摄入水量约为2500~3000ml,而肾脏排出水分约为1500~2000ml。人体所需水量常因生活环境不同或疾病影响而有较大变异。正常机体可通过口渴反射调节摄入...[继续阅读]

营养性疾病

水中毒

    人体摄入水分超过肾排出能力时,可引起细胞内、外大量水分潴留及细胞外液电解质被稀释,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即为水中毒。正常人体依赖完善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肾功能调节体内水分代谢,并通过肾脏排出大量稀释、甚至无渗透压...[继续阅读]

营养性疾病

高钠血症

    体内钠离子和体液的比例明显增加,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液中钠离子浓度也大大增加,高于150mmol/L,称为高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高离子疾病。病因①水摄入减少:如不同病因引起昏迷的病人未及时补充水分,或鼻饲高蛋白饮食而给水...[继续阅读]

营养性疾病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指血清钠低于135mmol/L,但此仅反映钠在血浆中浓度的降低,体内总钠量可能丢失,也可能正常,甚或稍有增加。低钠血症可分为:①缺钠性低血钠;②稀释性低血钠;③无症状性低血钠。缺钠性低血钠病因主要由于体液丢失时,失钠多...[继续阅读]

营养性疾病

低钾血症与高钾血症

    血清钾的正常范围是3.5~5.5mmol/L,基本上可代表细胞外钾的含量,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称低钾血症,高于5.5mmol/L时则称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病因血清钾含量降低,除因稀释或转移至细胞内引起外,通常可反映机体...[继续阅读]

营养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