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临床心理学 > 列表
临床心理学 共有 807 个词条内容

(二)气质

    1. 气质 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动力特点的总和。通常也指人的脾气、秉性和性情等。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继续阅读]

临床心理学

(三)能力

    1. 能力与智力的概念 能力(ability)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人们总是以完成某种活动的效果来评价某人能力的高低。影响活动效果的因素除能力外,还有思想水平、知识水平、技能熟练程度、所用...[继续阅读]

临床心理学

(一)人格特质论和类型论

    特质(trait)即品质、特性,指基本的分析单位。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阿尔波特(Allport)认为,在人的一般行为表现的背后,隐藏着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结构。这种结构决定着人的行为反应方向和方式,并可从结构中分析出不同单元,即特质。...[继续阅读]

临床心理学

(二)心理动力学派理论

    弗洛伊德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人的潜意识动机,提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所组成,认为人格是一种动力结构,其能量来自于“力比多”,即欲力或性本能。此外,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人格发展的阶段说。心理动力学派从...[继续阅读]

临床心理学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按照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人格主要由后天经过环境的学习所决定。环境或情境因素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与特质论所强调的人格稳定不变的特质及动力学派强调的人...[继续阅读]

临床心理学

(四)人本主义理论

    作为人本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罗杰斯提出了人格的自我理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不同,罗杰斯强调的是具有知觉、独立和积极的自我。自我观念的强弱对行为方式具有很大影响。“自我...[继续阅读]

临床心理学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在或内在刺激的直接感受,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例如,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或亮光、听到某种声音、闻到某种气味,都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继续阅读]

临床心理学

(一)感觉的适应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使其感受性提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sensoryadaptation)。例如,当我们从光亮的地方进入暗处,开始的时候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经过数分钟后,逐渐可看到物体的细节,这就是我们眼睛的感受性适应在逐步...[继续阅读]

临床心理学

(二)感觉的对比

    对比是感受性变化的另一种现象。感觉器官中同类感觉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作感觉的对比(sensory contrast)。例如,夏天空气中的温度比井水的温度要高,因而我们把手伸进井水中会觉得井水是凉的。但是,到了冬天,井水...[继续阅读]

临床心理学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

    人的各种感觉都是在神经系统的协同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会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感觉的相互作用(sensory interaction),其生理机制主要是大脑皮质内兴奋的扩散和集中过程的作用。一般地...[继续阅读]

临床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