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 列表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共有 333 个词条内容

参考文献

    [1] 郭曲练,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2] 邓小明, 姚尚龙, 于布为, 黄宇光. 现代麻醉学[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3] J. F. Butterworth D. C. MackeyJ. D. Wasnick. 摩根临床麻醉学[M]. 第5版. 王天龙, 刘进...[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一、局部麻醉药作用机制及分类

    局麻药主要是阻断了神经细胞Na+的内流,从而使神经纤维的兴奋阈升高、传导速度减慢、延长动作电位的不应期,最后完全丧失产生动作电位即传导神经冲动的能力。常用局麻药的分子结构是由芳香族环、氨基团和中间链三部分组成。...[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二、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及临床处理

    局麻药误入血管内或单位时间内吸收入血的局麻药剂量过大,或患者全身营养状态差、肝肾功能不全,使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过高引起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一)中枢神经兴奋型1. 轻度中毒:有多语、...[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三、常用局麻药

    (一)普鲁卡因(奴佛卡因,procaine,Novocaine,Planocaine)1. 化学结构为对氨基苯二乙胺乙醇,为对氨苯甲酸酯族药物的代表。它的局部麻醉时效短,一般仅能维持45~60min;pKa高,在生理pH范围呈高解离状态,故其扩散和穿透力较差。小剂量对中枢神...[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四、局麻适应证

    1. 手术范围比较表浅和局限的中小型手术。2. 作为其他麻醉方法的辅助手段。3. 快速康复外科中提供术后镇痛的一种方法,如手术切口处的局部浸润麻醉。...[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五、局麻禁忌证

    1. 对小儿、精神疾病或神志不清欠合作的患者,虽不属绝对禁忌,但不宜单独使用局麻,必须辅助基础麻醉或浅全身麻醉。2. 局麻药过敏者,属于绝对禁忌证。...[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六、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

    1. 表面麻醉:将渗透性能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穿透黏膜作用于神经末梢而产生的局部麻醉作用,称为表面麻醉。常用的表面麻醉及麻醉方法:(1)眼部滴入法表面麻醉:采用局麻药滴入法。(2)鼻腔黏膜棉片浸药填敷法表面麻醉:用小...[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一、神经阻滞适应证

    手术部位局限于某一或某一些神经干(丛)所支配的范围,并且一次阻滞时间能满足手术的需要。随着神经鞘内置管技术的普及,连续神经阻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二、神经阻滞禁忌证

    1. 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2. 严重畸形致解剖变异。3. 有凝血功能障碍者。4. 对局麻药过敏者。...[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三、神经阻滞注意事项

    1. 神经阻滞多为盲探性操作,要求患者清醒合作,操作者必须熟悉解剖定位的标志,操作力求准确、轻巧;有条件的医院现已全面开展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得以大大提高。2. 某些神经阻滞有几种入路,应选用简便、安...[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