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 列表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共有 333 个词条内容

第六节 心脏及大血管功能评估

    1. 心脏听诊(表2-6-1和表2-6-2)。表2-6-1 心脏听诊杂音位置表2-6-2 心脏杂音性质2. 常见循环系统病变体征(表2-7)。表2-7 心脏瓣膜疾病病变常见体征续表3.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其临床意义(表2-8)。表2-8 心功能分级(NYHA)及...[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第七节 气道的评估

    1. “LEMON”原则:(1)“L”为Look,即视诊。(2)“E”为Evaluate,即实际测量评估。(3)“M”为Mallampatti Score,即马氏分级。(4)“O”为Obstruction,即评价是否存在气道梗阻性因素。(5)“N”为Neck mobility,即头颈活动度。2. 一般检查(Look):(1)了解有无气...[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第八节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读

    1. 血常规:(1)白细胞:正常值(4~10)×109/L。可辅助感染、过敏等情况的诊断。(2)红细胞:正常值男性为(4.0~5.0)×1012/L;女性为(3.5~4.5)×1012/L。(3)血红蛋白(Hb):正常值男性为120g/L~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为170~200g/L。如Hb160g/L,患者易...[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一、12导联心电图

    作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心脏评估的初筛检查,也是常规必备检查。1. 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儿童,一般无临床重要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自主神经对窦房结的张力强弱不均匀所致。但如见于老年人则可能与冠心病相关,提示患者可能有冠...[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二、心脏彩超及超声心动图

    心脏彩超为超声波检查心脏的统称,即应用B超、M型、多普勒等多种技术对心脏进行检查,以明确心内结构、血流情况、心脏功能,达到对心脏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1. 适应证:(1)明确心脏位置及其与其他内脏的位置关系。(2)明确心脏结...[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三、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对于胸科手术、腹部手术及围术期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肺功能异常患者胸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为20%~70%,胸腹部开放性手术(尤其是上腹部手术)对术后的肺功能影响显著。腹部手术后PPCs的发生率由...[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一、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它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静脉通道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DVT一旦脱落可导致肺栓塞(PE),PE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1. DVT的病因:与静脉血流滞缓(肢体制动或长期卧...[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二、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超声检查

    颈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相关。其危险主要在于不稳定性斑块,也就是在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脱落的斑块。当斑块整块或部分脱落后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堵塞脑动脉...[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第十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表2-31)。表2-3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轻型:总分13~15分(伤后意识障碍在20min以内)。中型:总分9~12分(伤后意识障碍20min~6h以内)。重型:总分3~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在6h以上)。2. 肌力检查方法...[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胃肠道准备

    (一)术前禁食水的目的1. 防止围术期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导致呼吸道梗阻窒息。胃内容物吸入后由于胃酸的刺激,产生急性肺部炎症,严重程度与胃液酸度、吸入量以及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有关。如果吸入胃酸的pH≤2.5时...[继续阅读]

临床麻醉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