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 列表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共有 210 个词条内容

四、结语

    从《内经》《伤寒杂病论》理论发端,到金元脾胃学说创立及后世不断发展完善,脾虚证治理论充实和经验总结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数千年实践积累构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药治疗脾虚证疗效显著而独特。60多年来脾虚证研究...[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五、获奖、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一) 获奖1. “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单位: 广州中医学院)。2. “脾虚证辨证论治系列研究”,获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3. “中医...[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参考文献

    [1] 胡玲,陈冠林,陈蔚文.脾虚理论及其应用——脾胃学说传承与应用专题系列(4)[J].中医杂志,2012,53(14):1174-1177.[2] Shengsheng Zhang, Luqing Zhao, Hongbing Wang, etc. Efficacy of Gastrosis No.1 Compound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of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Cold Syndro...[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一、历史沿革

    中医治疗骨折简史中医治疗骨折历史悠久,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元前3世纪,《内经》记述了全身主要的骨骼和关节,初步奠定了骨科学的基础。并提出“肾主骨”及气血与骨关系的理论,认为人体的骨骼生长和修复受...[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二、主要内容与标志性成果

    (一) 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理论体系CO 即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其初衷是追求实现克莱·瑞·默里(Clay Ray Murray)提出的理想骨折疗法:“用仁慈无损伤的办法让骨折对位,将骨局部固定而不要影响关节活动,让患者在骨折愈合期间能生...[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三、学术成果与转化应用

    (一) 开创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方法骨折是人类永恒的医学课题,而骨骼却是人体中唯一能自身修复重建的组织。中西医结合包含了中国和西方医学的精粹,能更多地运用骨骼这一特性,更好地治疗骨折。提出了以内因为主,动静结合...[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四、结语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已有60 余年历史,经过全国骨科专家前仆后继的不断努力,已成绩斐然。1960年方先之、周映清等采用手法整复、局部小夹板固定结合短期牵引和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良好效果。1961年尚天裕等采用手...[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五、获奖、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一) 获奖1.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获爱因斯坦科学奖、中国科技重大发明奖、国家科学大会奖及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大会奖。2. “应用跟骨固定靴和弹性踏轮综合治疗跟骨骨折”获国家发明二等奖。3. “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获...[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一、历史沿革

    中风又名“卒中”,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二、主要内容与标志性成果

    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研究自“七五”以来一直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的重点项目之一,从中风病诊疗评定标准的研究制定、中风急症的治疗,到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等,对中医药防治中风病进行了涉及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层...[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