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 列表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共有 210 个词条内容

四、结语

    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化和拓展中医诊断、认识疾病的视野,病和证有机结合,宏观和微观有机统一,实现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客观化,将其不断深入、推广转化应用并辐射临床各科,提高...[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五、获奖、专利、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一) 获奖1. 冠心Ⅱ号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川芎嗪研究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2. 附子Ⅰ号(去甲乌药碱)与宽胸气雾剂研究1981年分别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3. “冠心Ⅱ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缺血性脑血管病”1982年获全...[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一、历史沿革

    在中医藏象学说中,肾被称作“先天之本”,一身阴阳都根植于肾,肾的地位远居于其他脏腑之上,乃生命的主宰。由于肾的这一特殊地位,对中医肾现代科学内涵研究的意义就远远超出了对一个脏器功能的认识,它可能对整个中医理论现...[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二、主要内容和标志性成果

    (一) 阐明肾阳虚证现代生物学基础1. 肾阳虚证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各个层次的功能低下或紊乱选定肾藏象作为研究的主题后,在临床上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支气管哮喘、妊娠中毒症、冠心病等不同科别的6种疾病的临床辨证...[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三、学术影响与转化应用

    肾藏象的现代科学内涵研究是国内开展最早,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之一,本项目产生的广泛影响不仅体现在学术发现本身,还体现在较大地推动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中医藏象与证候研究及国际上对中医的认识和了解。...[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四、结语

    肾藏象研究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的中医基本理论研究项目之一,通过抓住一个突破口,逐步纵向和横向拓展,从科学实证角度表明了中医学的重要概念肾阳虚证有客观的、可以重复测量和观测的基础。无论是中医学要借鉴西医学而创新发...[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五、获奖、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一) 获奖1. “肾阳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应用”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 “肾的研究”获1979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3. “肾阳虚证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对比观察”获1982年卫...[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一、历史沿革

    脾的功能研究是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虚是最常见的证候之一,因而脾虚证研究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实际意义。《内经》对脾生理功能论述主要有: ①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二、主要内容与标志性成果

    20世纪70年代起,有关脾虚的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的课题组包括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王建华团队和邓铁涛团队、北京中医研究所危北海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团队、首都...[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

三、学术影响与转化应用

    (一) 学术影响1. 学术积淀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学者已对脾虚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1982年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制订了脾虚证辨证标准,是虚证研究中首批制订全国性辨证标准的证候之一;1986年该专业委员会...[继续阅读]

中医药理论传承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