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药临床 > 列表
中药临床 共有 476 个词条内容

第一节 四气五味

    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药性的意思,是泛指与药物疗效、预防作用有关的各种药物本身的属性。在古代文献中,药性理论简称为药性,也把药性理论称为药理。药性和药味代表药物的属性的两个方面,其中的“性”又称为“气”,是...[继续阅读]

中药临床

第二节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性,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上下表里的不同趋向,表现的是药物作用的性质。一般药物作用于人体有四种趋向: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可治病势下陷的药,一般有升的作用。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继续阅读]

中药临床

第三节 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走向、定位,即定位、定向药性作用。药物的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由于经络能够通过人体的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人体发生病变,体表的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脏...[继续阅读]

中药临床

第四节 毒性

    神农尝百草,自古中医就认同中药的毒性,认识到毒性、毒草、毒虫。但在古代,毒又与治同义。《黄帝内经》谈到药有大毒、常毒、小毒之分。《黄帝内经》日:“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周礼》谓“聚毒药以供医事”,《易经》还说...[继续阅读]

中药临床

第一节 配伍

    药物配伍,就是依照对疾病的临床辨证诊断,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药物合在一起配合使用的用药方法。在中医药发展萌芽时期,治疗疾病都是采用单味药,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逐渐深化,对于疾病的认识从简到...[继续阅读]

中药临床

第二节 用量

    用量即药剂的剂量。中药的用量是临床医生依据病人病情的需要为达到治疗作用所应用的药量。剂量是中药发挥药效的基础。中药的用量直接关系疗效。剂量不同,疗效有别。剂量大小是否得当不仅直接关乎效果,同时也是确保用药安...[继续阅读]

中药临床

第三节 剂型用法

    用法,即中药的内服和外用方法。中药传统主要以煎服法为主,外用有炙法、敷法、洗浴法、温烫法、吹喉法、点眼法、坐浴法等。内服药丸、散、膏、丹、酒外,现代又发展片剂、胶囊、浓缩丸、滴丸、栓剂、注射剂等。1.汤剂:专指...[继续阅读]

中药临床

第四节 用药禁忌

    中药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是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但由于药具有一定的偏性,还有少数药具有小毒、中毒、大毒性。为此,药物在应用时,保证疗效,还需要重视药物的性能、科学用药和注意禁忌。1.证候禁忌:药物既能治病,就具有一定的...[继续阅读]

中药临床

麻黄

    【常用药名】麻黄净麻黄麻黄绒炙麻黄【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临床应用】◆发汗解表。麻黄辛散、温通、苦降之性,善散风寒,开腠理,透毛窍,通经络,宣肺气,故为“发表...[继续阅读]

中药临床

桂枝

    【常用药名】桂枝嫩桂枝桂枝尖【性味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临床应用】◆发汗解肌。本品辛散温通,散风寒,发汗解肌,调和营卫。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表...[继续阅读]

中药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