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闽医传薪录 > 列表
闽医传薪录 共有 143 个词条内容

第二十九节 汗证

    治则:虚证,益气、补血、养阴、调和营卫。实证,清利泄热、化湿、和营。瘀血,益气活血。阳虚,温阳益气、敛阴止汗。虚实夹杂,根据虚实主次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当加入麻黄根...[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三十节 痹证

    痹证的基本病机是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病位在表、在肌肉、在关节,久治不愈,病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以心痹较为常见。治则:①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经通络为...[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三十一节 腰痛

    外感腰痛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内伤腰痛多由肾精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内外二因,相互影响,痹阻经络,发为腰痛。跌扑挫伤影响气血运行,以致气滞血瘀、壅滞经络、凝涩血脉不通,不通则痛。病位在肾府...[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症状鉴别的说明

    症状鉴别涉及临床各科,范畴广泛,本讨论仅限于内科杂病的一小部分的症状鉴别。病情有时错综复杂,临床表现症状颇多相似之处,治疗前必须分析、归纳,把复杂类似的症状加以鉴别清楚才有利于提高疾病的诊疗效果。下面就以问答形...[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一节 六经、脏腑、卫气营血三者的病变关系

    以上三者之间之所以这样密切,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各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都会影响到脏腑功能失常、气血不和,以及气机升降失常(失司)。所以脏腑功能失常和气血不和是三者辨证的基础,从而使六经病证的方药和...[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二节 “舍脉从证” 与“舍证从脉”

    人体发生疾病时,不论外感、内伤都可破坏机体阴阳的平衡,出现各种证候和不正常的脉象。这种证候和脉象,在一般情况下是多相适应,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身体素弱,再受病邪),致机体功能受损,不能正常反应病理变化,而使脉证不能相应...[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三节 用药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四时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均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一定的影响,故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指导临床用药。如夏天人体肌腠疏泄,冬天腠理致密,同是风寒外感,夏天就不能过用辛温,以防开泄太过,损伤津气,变生他病...[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四节 “痛无补法” 与“肾无泻法”

    “痛无补法”这是从痛证的基本病理“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精神而讲的。如《丹溪心法》曰:“诸痛不可用参芪白术益补其气,气旺不通,而痛愈甚。”所谓“气旺”系指气郁气滞之类,因此实证、热证所致的疼痛而用补法是不适...[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五节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与“咳证虽多, 无非肺病”

    咳嗽乃是肺系疾患的一个表现,无论是什么原因侵犯到肺脏均可引起肺功能失调而表现为咳嗽。因此《景岳全书》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但不够全面。正如《素问》所说的“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不单是在肺腑本身才...[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六节 “肾为生痰之本” “脾为生痰之源” 与“肺为贮痰之器”

    所谓“肾为生痰之本”是因为全身各组织的水分都必须经过肾的气化作用,化气升腾为津液以润全身,又把剩余的水分由膀胱排出体外。所谓“肾为胃之关”,就是说胃司水分的摄入,而肾司水分的排出。当肾阳虚弱时,气化失调,关口就...[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