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闽医传薪录 > 列表
闽医传薪录 共有 143 个词条内容

第九节 癫狂

    癫狂病理因素以气、痰、火为主,病变在肝、胆、心、脾。癫证表现为抑郁多静,病性属阴;狂证表现为动而多躁,病性属阳。所谓“重阳者狂,重阴者癫”。治则:癫证表现为沉默痴呆、语无伦次等,治当疏肝理气,化痰开窍,补养心脾。狂...[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十节 痫病

    上述各因,导致肝、脾、肾的损伤是痫证的主要病理基础,而痰浊为患,蒙蔽心窍,窜走经络,是造成痫证发作的直接因素。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由风、火触动,痰瘀内阻,蒙蔽心窍而发病,以心脑神机失用为本,风、火、痰、瘀致病为标。痫...[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十一节 厥证

    厥证的特点表现为急骤性、突发性和一时性,其发病前有明显诱发因素,如暴怒、恐惧、惊吓等。病理性质主要是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病性有虚实之分,厥证属危、急重症,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原则。治...[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十二节 呕吐

    呕吐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治则:实证祛邪化浊,和胃降逆;虚证,温中健胃,滋养胃阴。呕吐可出现在许多疾病中,临证时必须探求病源,审证求因,以因论治,决不能停留于见呕治呕。...[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十三节 胃脘痛

    胃脘痛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因虽有种种不同,但其发病机理,确有共同之处,即所谓“不通则痛”。治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胃寒者,散寒即所以通;属食停者,消食即所以通;气滞者,理气即所以通;热郁者,泄热即所以通;血瘀者...[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十四节 泄泻

    治则:①淡渗分利,即利小便实大便,用于暴泻新病,若脾虚湿盛,可标本同治,常用五苓散。②清热燥湿,用于热泻与湿热泻,常用葛根黄芩黄连汤。③消食导滞,用于伤食积滞,常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或通因通用调胃承气汤。④芳香燥脾...[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十五节 痢疾

    痢疾病位在肠,与脾胃关系密切。病理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为实证;久痢多为虚证;疫毒痢病势凶险,应极早救治。治则: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十六节 便秘

    便秘虽属大肠功能失常,但与肺、脾、肾关系甚为密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移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职而便秘,脾主运化,脾虚失运,糟粕内停,可成便秘。肾主五液,司二便,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阴寒凝结...[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十七节 黄疸

    黄疸的病理因素有湿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其中以湿邪为主。气滞血瘀,而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目黄、肤黄、小便黄。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治则:阳黄,宜清...[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

第十八节 胁痛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脉络失和,病理变化“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病理因素有气滞、血瘀、湿热,以气滞为主。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胆,与脾胃及肾有关。治则: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实证疏肝理气、活血...[继续阅读]

闽医传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