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食品安全与卫生 > 列表
食品安全与卫生 共有 164 个词条内容

八、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简称肉毒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引起严重的毒素型食物中毒。(一)生物学特性肉毒梭菌是革兰阳性粗短杆菌,有鞭毛、无荚膜。产生芽孢,芽孢为卵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极端或中央,芽孢大于菌体的横径,所以产生芽...[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九、志贺菌属食物中毒

    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引起志贺杆菌病或细菌性痢疾。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栖息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的肠道。(一)生物学特性志贺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十、小肠结肠耶尔森菌食物中毒

    耶尔森菌属属于肠杆菌科,有11个种,对人致病的有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与食物中毒有关的主要是小肠结肠耶尔森菌。本属细菌通常先引起啮齿动物、家畜和鸟类等动物感染,人类通过接触动物、被节肢...[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十一、其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一)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中,其芽孢在土壤、淤泥和其他受到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环境中长期存活,为厌氧菌。在摄入了大量含产气荚膜梭菌的食物后引起中毒,表现为腹痛、腹胀和腹泻。...[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一、真菌及其毒素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有许多真菌对人类有益,而有些真菌对人类有害。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注意到真菌毒素中毒的现象。麦角中毒是发现最早的...[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三、赭曲霉毒素A

    (一)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赭曲霉毒素是L-β-苯基丙氨酸与异香豆素的联合,有A、B、C、D4种化合物,此外还有赭曲霉毒素A的甲酯、赭曲霉毒素B的甲酯或乙酯化合物。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A)的化学结构式如图1-10所示,其在谷物中的污染...[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四、展青霉素

    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Glister在1941年首次发现并分离纯化。(一)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展青霉素是一种内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图1-11所示。是一种中性物质,溶于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氯仿,微溶于...[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五、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名致呕毒素(vomitoxin,VT),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由某些镰刀菌产生。(一)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雪腐镰刀菌烯醇的脱氧衍生物(化学结构如图1-12所示),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六、T-2毒素

    T-2毒素为白色针状结晶,在室温条件下相当稳定,放置6~7年或加热至200℃1~2h毒性不减;对碱敏感;酯基水解成相应的醇;接触氢化还原双键;四氢钾铝或氢硼化钠可使环氧基还原成醇,是自然界发现最早、毒性最强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七、毒蕈中毒

    在我国目前已鉴定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毒蘑菇(毒蕈)约有100种,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如白毒鹅膏菌(白毒伞)、半卵形斑褶菇、大青褶伞、毒蝇蕈、牛肝蕈、假芝麻蕈等。(一)野生蘑菇的特点每年3-4月和7-8月是蘑菇生长旺...[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