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高原医学研究 > 列表
高原医学研究 共有 131 个词条内容

二、6种药物预防急性高原病的评价研究

    本部分主要介绍复方红景天、复方党参、异叶青兰干浸膏、银杏叶片、乙酰唑胺和酪氨酸等6种预防急性高原反应药物的对比观察。对进入海拔5200m的118名青年,于进入高原前4d开始分组服药,到达目的地第3天停药,共服药12d。以军用卫...[继续阅读]

高原医学研究

三、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预防高原病的研究

    (一)50μg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观察对进驻海拔5200m的部队,途经3700m休整期间,选择55名青年,随机分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组(简称沙美特罗组,31人)和安慰剂组(24人)。两组青年同时乘汽车自海拔1400m历时4...[继续阅读]

高原医学研究

四、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高原肺水肿的现场研究

    (一)高原肺水肿救治措施的研究高原肺水肿的诊断标准依据全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每位病例均经病史、物理诊断、X线胸片和血氧饱和度(SaO2)确诊,每位患者在诊断和临床观察中须拍摄X线胸片4~6张,严密观察各项临床指标...[继续阅读]

高原医学研究

五、左旋精氨酸治疗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左旋精氨酸(L-Arg)为NO合成的前体,内源性NO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通过L-Arg—NO通路产生。研究表明,外源性L-Arg可明显减轻慢性缺氧大鼠的肺动脉高压,保护缺血心肌再灌注血管内皮功能,提高NO水平,抑制白细胞黏附、聚集而减轻心肌损伤...[继续阅读]

高原医学研究

一、高压氧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研究

    (一)高压氧预治疗预防急性高原病的作用机制取雄性健康SD大鼠50只,质量200~220g,由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室温度控制在22~28℃。按质量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10只。HBOⅠ组(n=10)HBO预处理后在海拔7000m低压舱内...[继续阅读]

高原医学研究

二、高压氧治疗高原肺水肿的现场研究

    3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源自海拔3700m以上高原移居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以及极度疲乏、头晕、心悸等症状;发绀明显,双肺有大量湿啰音;胸部X线片示双肺点片状或云絮状浸润阴影,严重者遍布全野...[继续阅读]

高原医学研究

三、高压氧治疗高原脑水肿的机制

    高原脑水肿(HACE)仍然是高原环境中对人体威胁最大的危重症,也是导致死亡或诱发高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原因。对我院近年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高压氧组3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吸...[继续阅读]

高原医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崔社怀,郭先健.高原西氏胶囊治疗急性低氧大鼠油酸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7):426-429.[2]张西洲,陈占诗,马勇,等.高原西氏胶囊防治急性高原病的疗效观察.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9,20(2):83-85.[3]张西洲,杨海军...[继续阅读]

高原医学研究

一、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过度代偿性增生的一种慢性高原病,也有人称之为高原多血症。其病变多呈慢性过程,后期常伴有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和组织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高原人群患病率的报告结果有较大差异...[继续阅读]

高原医学研究

二、高原心脏病

    高原心脏病是指由于慢性缺氧,导致肺小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种慢性高原病。高原心脏病通常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发病,是高原地区的一种常见病。临床多呈慢性经过,并随...[继续阅读]

高原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