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内经》 男科理论的贡献

所属栏目:男科学

《内经》 在男性解剖、生理发育以及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方面,都有许多阐发。所涉及的男科病 证,有遗精、早泄、阳痿、阳强、性厌恶、缩阳、不射精、房室茎痛、睾丸疼痛、不育、淋证、癃 闭、下疳、疝气、绣球风、白淫、更年期综合征、房劳等近二十种。
生理方面,《内经》 揭示了男性生、长、壮、老的发展过程及生殖机制。指出男子随肾气之逐渐 旺盛,到16岁左右“天癸至”,表明男性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并具有排精的功能。故反映唐代以 前医疗成就的 《医心方》 在促进阴茎发育的治疗中,主要选用温肾益精之药,以壮肾气。
“肾藏精” ( 《灵枢·本神》),“两精相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决气》) 生殖之精产生于肾。男女生殖之精相合,就能孕育新的生命,所以古今论治男性不育多以治肾为主。
对男子衰老机制,《内经》 亦作了阐述: “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 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 揭示肝肾之气衰弱,是男子衰老的根本原因,男子养生保健,应重视滋补肝 肾之精。
《内经》认为,人的精神意识受肾精的影响,“肾藏精,精舍志” ( 《灵枢·本神》)。男子40岁 以后,肾精逐渐衰弱,不仅生殖机能减退,形体虚损,而且人的精神状态亦会出现“昼不精,夜不 瞑” ( 《灵枢·本神》)、心悸失眠、烦躁、眩晕等一系列精神神经系统失调的病证,类似今之男性更 年期综合征。西医学认为,该综合征主要与男性激素水平下降和睾丸组织退行性变有关。根据《内 经》 理论,今人多认为该综合征与肾病有关,补肾为其基本治法。
“肾者,主蛰; 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 《素问·六节脏象论》) 指出肾对精液具有固摄作用, 故在遗精、早泄病治疗中,古今俱视补肾固精为一重要法则。
病因方面,《内经》 强调情志因素。房事不节,以及热、寒、湿与男科发病有密切联系。《素 问·疏五过论》 曰: “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灵枢·本神》 曰: “怵惕思虑 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素问·痿 论》 又曰: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乃为白淫。” 指出 情志因素可导致虚劳、阳痿、白浊、遗精、早泄等病。后世医家以此为据,对精神因素所致的病证, 在病因和治疗方面都进行了补充与发挥。
房事不节,如纵欲、醉后行房等,会给人体造成危害。“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 ( 《素问·腹 中论》)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 《素问·上古天真论》) 以此告诫人 们节欲。热病后、大病初愈及虚劳,尤当戒欲。对于房劳者,应滋补肝肾之精。
“足厥阴之经,伤于寒则阴缩入。” ( 《灵枢·经筋》) 是其寒主收引理论的延伸。不仅寒能导致 阳痿,热亦致之: “足厥阴之筋,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 (《灵枢·经筋》) “经筋 之病,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 ( 《灵枢·经筋》) 湿邪亦可致阳痿,“太阴司天,湿气下临, 肾气上从……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 ( 《素问·五常政大论》) 男性生殖器官处于人体 下部,湿性重浊,最易侵袭下焦,“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 (《灵枢·百病始生》) “伤于湿者,下 先受之。” (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内经》认为前阴为肝经所主,为肝筋之所合: “足厥阴肝经,循阴股,八毛中,过阴器,抵少 腹。” ( 《灵枢·经脉》) “肝者,筋之合也; 筋者,聚于阴器。” ( 《灵枢·经筋》) 如果肝的功能失 常,或肝经受邪,便会导致男科病的发生。《内经》 提出,“阴缩”、“筋痿”、“溃疝”、“狐疝”、“睾 肿卒疝”、“纵挺不收”、“卵上缩”、“闭癃” 等病,大多是肝经受邪的结果,根据《内经》 的理论, 王琦等学者提出了 “阳痿从肝论治” 的观点。
《内经》认为 “天宦” ——先天性生殖器发育不全,是冲任二脉虚损之故。“有天宦者,此天之 所不足也; 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 《灵枢·五音五味》) 认识 到太监去掉睾丸,而不长胡须; 而有的人虽伤了外阴,阳痿不用,但男性特征正常,胡须仍正常生 长。如 “士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用,然其须不去,其故何也?宦者独去,何也?愿闻 其故。岐伯曰: 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灵枢· 五音五味》)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