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于洋传 > 正文

与《中华女儿》比英勇
于洋传

不久,刚刚拍摄完《桥》的于洋又接受了《中华女儿》的拍摄任务。于洋出演片中为掩护撤退的抗联女战士而英勇牺牲的抗联战士张勇,影片导演为我国著名导演凌子风。该片主要讲述了东北抗联8位女战士与日寇顽强战斗,在子弹打光后砸碎枪支,一起并肩投牡丹江而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按照创作程序,于洋和摄制组全体人员一起来到当年抗日联军经常出没的镜泊湖畔深入生活。他们去东北烈士纪念馆采访,也听老抗联战士和老百姓讲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的老林子里和日寇英勇作战的感人事迹。体验生活的于洋被深深打动,他整理完片中人物小传的案头工作,就向摄制组表示了决心:“今天拍的虽然是电影,我们不能像这些抗联英雄一样勇敢战斗,但是我一定要学习他们英勇顽强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把影片拍好。”
于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随后的拍摄过程中,于洋真的经历了两次“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历险,而每次他都做到了像自己表决心时说的那样,以“英勇顽强的精神”完成了拍摄任务。
第一次拍摄经历的险情,是于洋扮演的张勇把炸药放到桥垛子上点燃后翻身跳入江中的镜头。由于外景地江水浅,无法拍摄真实的跳江镜头。摄制组就回到厂里在运动场上搭了一个七八米高的桥座,在桥座底下又挖了一个大坑,里面铺上些稻草和秫秸,以保护演员跳下时不受伤。这样,加上大坑的深度,于洋下跳的距离就足有10米了,因而到底结果会怎样,谁的心里都是未知数,为防万一,导演特别把救护车叫到片场待命。
但是等待拍摄的于洋却根本没有想到什么危险,他只想着像片中的抗联英雄们那样英勇地跳下去,完成拍摄任务。于是导演一声令下,只见于洋转身往下一跳,随后就趴在大坑里一动不动了。摄制组的人立刻呼啦啦围过来,把于洋从坑里拉上来紧急抢救。
好一会儿,于洋才慢慢醒过来,他第一句话就问:“怎么样,拍了没有?”原来,大坑里的稻草和秫秸是头一天铺上的,东北天气冷,一宿的功夫就冻的和地面一样邦邦硬了。于洋奋力一跳带来的巨大冲击使他的身子顺势蹲下,结果膝盖一下撞到脸上,人就立刻撞晕了。这一次于洋虽然受伤历险,但大家都看到了于洋的勇敢和坚强。


《中华女儿》中的英勇战士


影片中还有一个张勇为掩护八女撤退阻击日寇,用最后留下的一个手榴弹与包围上来的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的场面,想不到拍摄这一组镜头时,于洋又经历了一次险些献出生命的历险。
为了拍出爆炸的真实效果,特技人员在于洋身边埋了4两黄色炸药,但是当时这4两黄色炸药到底有多大威力谁都不清楚。拍摄时,所有的人都躲在一个保护罩里,连摄影机也被包好,只露出一个镜头,卫生员和担架也全都做好了安排。这样,唯一没有做任何保护的于洋就完全被裸露在危险之中了。现场气氛虽然非常紧张,于洋却没有丝毫胆怯。他只觉得,抗联战士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都不怕死,我们拍电影不过就是几两炸药,有什么可怕的?
然而4两黄色炸药的威力确实不小,随着爆炸的一声巨响,被震得离地两尺多高的于洋不仅立刻昏了过去,还满脸全都是血。众人急忙围过去,只见大量的鲜血从于洋的眼睛、耳朵、口中渗出。这一下大家吓坏了,都以为于洋牺牲了。卫生员立刻进行抢救,过了几分钟,于洋终于醒过来了。第一句话他还是问:“拍了没有?”看到重伤的于洋最先想到的仍然是拍电影,大家都深深感动了。
不管怎样,于洋的两次负伤,都可说是拍片中的严重事故。因此,在后来召开的中国第一届电影艺术工作会议上,电影《中华女儿》在拍摄中于洋跳桥和挨炸的负伤情况被作为典型事例受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不过于洋对此倒没有多想什么,在他的心目中,拍电影时就应该一切听从导演的安排,拍战争戏受点伤不算什么,这是学习抗联英雄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