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苏东坡大传 > 列表
苏东坡大传 共有 113 个词条内容

“过客”登州留史迹

    因年仅十岁的哲宗不能亲政,应群臣的请求,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垂帘听政。太后的政治态度十分鲜明,十几年来,她一直坚决地站在反变法派的一边。神宗去世不久,她便传下诏书,批评熙宁、元丰时的政治,将以 “母改子政” 的形式改变...[继续阅读]

苏东坡大传

重新起用喜洋洋

    当运动员的人都知道: 能入选国家队是最大的荣耀。因为这个 “金字塔尖”是极难爬上去的。少年得志的苏轼,初次入选国家队意气风发,接着连遭挫折,竟被开除,只好面朝黄土背朝天当农民谋生,不久前打了两次报告,苦苦哀求到常州...[继续阅读]

苏东坡大传

连升八级喜忧并

    苏轼兄弟一贯 “哥俩好”,秉性相似,患难与共,时局变化时两人都得到提升。元宵节后,苏辙回京,兄弟二人都在中书省供职。苏辙任右司谏,专掌讽喻规谏皇帝之事。这个身材高大的宛丘居士,比哥哥激愤,回京不到一月,便连续上疏,列举...[继续阅读]

苏东坡大传

感恩先帝泣失声

    苏轼畏惧升得太快,恩宠过甚,是有道理的。在京城里,苏轼高兴的日子实在不多,几个月里,上章弹劾他的诗文中某处是 “谤讪先帝”,某处又是 “对今皇上不敬”等接连不断。其实,那些人主要是嫉妒苏轼太盛的文名,更不能容忍他几个...[继续阅读]

苏东坡大传

朋党祸起解脱难

    苏轼入朝为官后,竟身不由己地陷入了哲宗元祐年间蜀、洛两党的争斗。洛党之首为程颐,他学识渊博,但固执而严苛,与其兄程颢共为理学界泰斗,朝野并称为 “二程”。蜀党之首为苏轼,他与程颐虽各有脾气,但皆是光明磊落的学术大师...[继续阅读]

苏东坡大传

对章惇,豁达大度不挟怨

    苏轼虽然一贯善良仁慈,宽宏大量,但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他倒霉的一生中受过许多人的算计、捉弄、打击、迫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在政治上不看风使舵,不随人俯仰,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绝不出卖人格。正因为他不肯跟 “荆”...[继续阅读]

苏东坡大传

视林希,逐利丧节深哀之

    林希,字子中,谥文节,福州人。曾与苏轼在直史馆共事,交情非浅。苏轼元丰八年(1085)回朝,朝廷议除起居舍人,苏轼不欲骤履要地,荐之以林希。这是一桩对一般人来说梦寐以求的美差,却让给朋友与同事。《宋史·苏轼传》载: 轼起于忧...[继续阅读]

苏东坡大传

访安石,从公已觉十年迟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长苏轼十五岁。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史·王安石传》言其: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继续阅读]

苏东坡大传

与温公,敬重有加不附随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 (今属山西)人。长苏轼十八岁。年二十,举进士甲科。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王安石为政,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推行新法,司马光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由...[继续阅读]

苏东坡大传

才子佳人结姻缘

    苏轼第一位妻子王弗,比他小三岁,四川眉州青神县人,与苏轼的故乡眉山滨江相距十五里,其父王方乡贡进士,也是大族之家。王弗自幼读书,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她十六岁嫁给比她长三岁的苏轼,之前他们没有任何接触,这是一桩典型的...[继续阅读]

苏东坡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