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罗哲文传 > 列表
罗哲文传 共有 32 个词条内容

营建系一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师生休戚与共,并以名师云集、治学严谨、学风优良而蜚声中外,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分别迁回...[继续阅读]

罗哲文传

适时良缘

    清华园内古迹林立,林木俊秀,花木扶疏,清澈的万泉河水如玉带穿园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养着一代代清华学子。这里不仅散发着独特的精神魅力,而且还氤氲着浪漫气息。这使得罗哲文不但能在学业上刻苦耕耘,而且也邂逅...[继续阅读]

罗哲文传

长城初探

    长城在清华园,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罗哲文心里仍牵挂着古建筑研究。罗哲文时时记着梁思成所赠予自己的名字,饱含了对自己的期待,以期早日成长为古建筑学有用之才。这些年来,自己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作为中国建筑研究...[继续阅读]

罗哲文传

两件大事

    1947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国统区的经济、政治、教育危机日益严重。进步学生大规模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声,响遍了国统区数十个大中城市。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国民党,恼羞成怒地...[继续阅读]

罗哲文传

重大转折

    新中国解放后,罗哲文在清华园以饱满的激情拥抱新生活。他参与了国徽的设计工作,跟同行们一起光荣地手持设计稿,洋溢着对未来的向往,留下了永久性的纪念照。走在北京的街头,处处新气象,罗哲文为自己能参加到新中国的建设之...[继续阅读]

罗哲文传

修复长城

    在一大批全国性重点保护文物维修名单中,长城尤其令人瞩目,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当时,故宫和颐和园是北京游览胜地,长城却因年久失修而无法参观。1952年秋,郭沫若提议维修长城,向国内外开放。这一建议得到...[继续阅读]

罗哲文传

保护京城

    奔跑在新中国文物保护前沿的罗哲文,对北京这座拥有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古城,怀有诚挚之情。如何看待中国的古建筑,这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不仅是指单个的建筑物,而且包括历代城市的布局,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继续阅读]

罗哲文传

文武兼备

    罗哲文为保护与抢救古建筑而风尘仆仆,那一处处文明碎片被他细心采撷、整理、汇聚,成就朵朵灿烂之花。他时常研读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这本书跟随自己多年,早已被翻得烂熟,其中有的内容心领神会,有的尚未弄明白,有时在...[继续阅读]

罗哲文传

文物天职

    1966年,正值国民经济开始第三个五年计划之际,一场席卷全中国的政治运动发生了。北京乃至全国的古文物建筑再度面临空前劫难。这场运动是由文化领域的批判而引发,它自上而下,文物局直接受到严重冲击。局里所有人被迫停止工作...[继续阅读]

罗哲文传

峥嵘岁月

    时代的疾风骤雨猛烈地摧残着人世间,人性的善恶原形毕露,有的人为了苟且而不惜诋毁他人,有的人则正义凛然坚持原则。罗哲文就是属于后者。作为文物系统最大的“走资派”,打倒王冶秋的大字报铺天盖地,批斗会开了一次又一次。...[继续阅读]

罗哲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