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刘东生传 > 列表
刘东生传 共有 39 个词条内容

登顶希夏邦马峰

    1964年年初,就在国家体育总会所属的中国登山协会组织登山队将要攀登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主任施雅风组织了科学考察队,准备跟随登山队一起前往。科学考察队阵容强大,有测量组、冰川...[继续阅读]

刘东生传

开第四纪地质科考先河

    1964年2月,登山队员、科学考察队员从全国各地来到拉萨集合。3月,到达希夏邦马峰北麓的定日,并一路攀爬至海拔5000米处安下了大本营。从北京赶来,马不停蹄,一路奔波,刘东生却并未感到疲惫,雪山的召唤,让他处于探寻其奥秘的兴奋...[继续阅读]

刘东生传

成果累累

    登山队员们把在希夏邦马峰采集到的标本、样品带回北京,经过杨钟健、尹赞勋等著名地质及古生物学家分析、研究与论证,在古生物学、岩石学及地质年代学等学科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科研成果。这次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登山活动中发...[继续阅读]

刘东生传

力掮克山病重任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刘东生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也受到冲击。科学研究也随之中断。他和许多科学家一样被关进过“牛棚”,挨批斗、搬砖头、扫大街、冲厕所。但只要有可能,他就一头扎进钟爱的地质世界,研读所能找到...[继续阅读]

刘东生传

环境地质学研究

    1971年春节,刘东生及几个同事没有回家,仍留在黑龙江克山县继续观察克山病的情况。这天下了好大的雪,夹杂着呼啸的西北风,仅半天时间,雪厚得没过了膝盖。刘东生一行本是住在四壁透风的老农家里的,克山县政府的人员被科学工作...[继续阅读]

刘东生传

地质学与人类健康

    在一种强烈责任感的推动下,刘东生一回到贵阳,便翻阅起自己几年来看文献资料随手做成的活页卡片笔记,并根据长期的科研积累,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成了一篇5000多字的论文《环境地质学的出现》,随即刻成蜡版,油印了上百份...[继续阅读]

刘东生传

地学迎来新世纪

    刘东生调回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时,已是1979年了。这一年,刘东生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这是过去30年中他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目标。此时,我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之时,刘东生与科学工...[继续阅读]

刘东生传

INQUA大会掌门人

    1982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在会上,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刘东生以令人瞩目的成就当选为会议副主席。1991年,在我国举办的第13届INQUA会议上,刘东生被推选为大会主席,成为世界第四纪科学的领袖人物,并执掌大...[继续阅读]

刘东生传

足迹遍访地球多极

    刘东生无暇享受这些光环和荣誉,1991年11月,已74岁高龄的他又出征了。这次他去的不是黄土高原,不是青藏高原,而是环境极其恶劣的南极。为了更好地领导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南极更新世晚期环境演变”,他踏上了南极考察的新征...[继续阅读]

刘东生传

“黄土之父”

    2002年,刘东生获得了泰勒(Tyler)国际环境成就奖。泰勒奖由美国著名环境生态保护者、企业家约翰·泰勒和爱丽丝·泰勒夫妇在1973年创立,由南加州大学管理,授予对发现和解决世界范围的环境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自1974年起每年...[继续阅读]

刘东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