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典 > 文史地 > 列表

语气词“啊”的音变

    用在句子末尾的语气词“啊”,因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常常发生变化。主要有:1.前边音素是a、o(ao、iao除外)、e、ê、i、ü时读ya,如“快写啊”读成“快写呀”。2.前边音素是u(包括ao、iao)时读wa,如“可真好啊”读成“可...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地

儿化

    卷舌韵母er同其他韵母合成一个音节,使之改变原来韵母的读音,成为一种卷舌韵母,叫做“儿化”,也叫“儿化韵”。韵母儿化后一般发生大小不同的音变:1.音节末尾是a、o、e、u的,韵母直接卷舌,如“歌儿”(ger),2.韵尾是i、n的,去掉韵尾...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地

变调

    两个音节相连因而影响声调的变化叫做“变调”。变化最显著的是上声以及如“一、七、八、不”等具体词语。例如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近乎阳平,如“勇敢”yǒng gǎn读为yóng gǎn。又如“不”在去声前面变为阳平,“不...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地

语调

    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也叫句调。1.高升调:前低后高,情绪激动,表示号召、鼓动或疑问、申斥等感情。2.平直调:平直舒缓,表示庄严、悲痛等感情。一般的叙述和说明也用平直调。3.降抑调:前高后低,情绪稳定,表示坚决、肯定或...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地

停顿

    语言进行中的间歇。分为:1.语法停顿,是句子中一般的间歇,反映句子结构中的语法关系。停顿时间一般是句号、问号、叹号长于分号、冒号;分号、冒号又长于逗号;逗号又长于顿号。2.强调停顿,又称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为了强调某...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地

重音

    说话、朗读时从声音上突出句子某些词语的现象,也叫重读。分为:1.语法重音,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的特点在某些词语上读出的重音。如一些名词前面的定语,一般短句里的谓语等等。2.强调重音,又叫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即为了突出某...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地

双声

    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双声有两种情况:1.联绵词的双声形式,如“徘徊”(pái huái))、“朦胧”(méng lóng)等。这种形式尽管有两个音节,但只表达一个意义(即只有一个语素)。2.词或词组构成时偶合的双声形式,如“明灭”(míng miè...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地

叠韵

    两个音节相互押韵。叠韵有两种情况:1.联绵词的叠韵形式,如“徘徊”(pái huái)、“蹉跎”(cuō tuó)等。这种形式尽管有两个音节,但只表达一个意义(即只有一个语素)。2.词或词组构成时偶合的叠韵形式,如“清静”(qīng jìng)、“...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地

平仄

    音韵学术语。“平”,与“仄”相对,本义是指古汉语中没有高昂起降的调类,后来被用作阴平和阳平的统称,如“通”(tōng)、“同”(tóng)等。“仄”,与“平”相对,是对古汉语中“上”、“去”、“入”三类声调的统称,如“桶”、“...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地

文字

    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使语言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而扩大实际效能的最重要辅助交际工具。文字具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作为语言的视觉形式,它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而每一个字必能读出音来,这是...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地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