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典 > 唐代长安 > 列表

关中

    古代对渭河平原及陕西地区的泛称。历代所指范围大小不一。战国秦汉时期,把自函谷关以西的秦国故地,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地区和陇西、陕北一带,统称关中。此外,又有两关、三关、四关及众关之中,是为关中的说法。晋人潘...查看详细>>

标签:唐代长安

潼关

    关中东部关隘。位于唐华州华阴县东北39里,即今陕西省潼关县港口。该关由于临近潼水,故名潼关,也有人认为黄河在这里向南奔流,潼击关山,故名潼关。据考证,隋唐以前该关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港口东南四里许的杨家庄,隋时又移至...查看详细>>

标签:唐代长安

武关

    关中东南关隘。位于唐商州上洛县(即今陕西商县)东南180里。该关西有商洛终南山,东有熊耳马蹬山,中有一线长谷,地势险要,自古就有“一夫守置,千夫沉滞”之称,为关中通往荆楚的交通要道。唐代后期,这里曾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查看详细>>

标签:唐代长安

峣关

    关中重要关隘之一。关址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因临峣山得名。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鄂、豫的交通要塞。公元前207年刘邦破武关后被阻于此,遂绕关逾蒉山,破秦军于蓝田南。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移置青泥故城(今陕西蓝田)侧,改名青泥...查看详细>>

标签:唐代长安

散关

    关中西部关隘。位于唐凤翔府宝鸡县南52里的大散岭上。这里东临秦岭,西届陇山,当山川之会,扼南北之交,地势险要,自古为秦蜀咽喉要道和兵家必经之地。唐朝时期,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战役。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李渊夺取长安以...查看详细>>

标签:唐代长安

萧关

    关中西北关隘。位于唐原州平高县(即今甘肃平凉)东南30里。该关史称“襟带西凉,咽喉灵武,实为北面之险。”自古是关中通往塞北的交通要道。唐太宗贞观末年,曾北出萧关,巡幸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西南),会见突厥、回纥等族...查看详细>>

标签:唐代长安

蒲津关

    关中东北关隘。位于唐同州朝邑县(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西南黄河西岸,亦名临晋关。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从晋阳引兵南下,即从蒲津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攻克长安的。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曾于蒲津两岸...查看详细>>

标签:唐代长安

骆谷关

    关中南面关隘。位于唐京兆府周至县西南120里骆谷南口。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开凿骆谷道以通梁州(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因置骆谷关于此关之北七里,唐太宗贞观初移于此处。唐代后期,关中多事,唐朝廷多由此南逃,因此关路途较...查看详细>>

标签:唐代长安

陇关

    关中西部关隘。有新故两关。故关即大震关,位于唐陇州��源县(即今陕西陇县)西61里陇山之中。相传汉武帝西行至此,突遇雷震,故以得名。唐高祖武德七年,突厥从原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南侵,曾攻陷此关。唐...查看详细>>

标签:唐代长安

东渭桥

    西汉初年在渭水上架设的连接长安和栎阳的桥梁,因位于汉长安城东50里处,故名。唐朝初年,此桥仍存。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曾在此桥附近修筑渭桥仓,用以接纳从黄河和渭水转输长安的关东粟米。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对...查看详细>>

标签:唐代长安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