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堂街一挂鞭越调班

    郏县堂街一挂鞭越调班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系由堂街运石货的车把式们集体捐资供办。首任班主为当地富绅刘越贵。民国二十年刘家败落,戏班曾一度瘫痪。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堂街人又把越调名家孙德(孙书德)戏班邀来,仍由车...查看详细>>

标签:中原戏曲文化

鄢陵刘庄越调剧团

    鄢陵刘庄越调剧团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冬。初为地摊演唱,由刘安康任会首,村民捐钱献物保证其生活。民国十九年(1930)聘西华县杨林为教师,行艺渐趋正规,并能到附近县乡演出。民国三十三年(1944)因战争和水患,戏班曾一度难以为继...查看详细>>

标签:中原戏曲文化

舞阳吴城越调班

    吴城越调班初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管主刘子亮,掌班程全。全班30余人。主要演员先后有程全(红脸,号称“越调王”)、张秀卿(即“大宝贝”,但当时尚未成名)、小改(绰号“四面净”)等。演出剧目有《审潘洪》、《平霍州》、《哭四...查看详细>>

标签:中原戏曲文化

尉氏芦馆越调剧团

    尉氏芦馆越调剧团成立于民国十九年(1930)。主要演员有李炳章、李成文、李小肥、姚广忠、姚汝坤、张国贞、张桂兰等。常演剧目为《跑汴京》、《赶刘秀》、《斩秦英》、《扳干柴》、《铡美案》、《整周仓》、《刘墉私访》、...查看详细>>

标签:中原戏曲文化

郾城新店普庆越调班

    郾城新店普庆越调班始建于1934年前后。40年代初(1943年前后),申凤梅(大梅)来新店演出,随即被聘为该班主演。同班演员还有二梅(申秀梅)、张勋、小月等。掌班李喜凤。其巡演范围除郾城外,基本在漯河、周口一线的舞阳、临颍、襄县...查看详细>>

标签:中原戏曲文化

泌阳县越调剧团

    泌阳县越调剧团组建于1948年10月。前身系抗日战争前泌阳县县长薛正统管的绕良越调班。班主袁遂德,主要演员先后有李喜英、高俊、马秀德、朱喜旺、李秀兰、张喜耀、李金枝、王国栋、孙玉香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属泌阳县城关...查看详细>>

标签:中原戏曲文化

邓州市越调剧团

    邓州市越调剧团始建于1948年秋。前身系延续近150年的邓县“房里老越调”戏班。该班于民国年间由王鸿岑二次接办,1932年史道玉掌班;史道玉从开封演出归来时曾一度滞留襄县,于1934年改由曾敬一主事;1937年敬一又委托周四女代管,直...查看详细>>

标签:中原戏曲文化

汝南县越调剧团

    汝南县越调剧团组建于1949年5月。初由郊区政府领导,1951年方收归县管,并命名为“汝南县越调翻身剧团”。团长李书林。主要演员有赵梅花、张喜庆、宁毛、吴花芝等。常演剧目为《火焚绣楼》、《李天保吊孝》、《王金豆借粮》、...查看详细>>

标签:中原戏曲文化

睢县越调剧团

    睢县越调剧团初建于1950年,前身系1949年活动在太康县一带的一个民间越调戏班。在睢县正式成立后,初名“民声剧团”,叶玉根为团长。1954年著名演员李玉花加入,并担纲领衔;全团也由30余人增加到43人。1955年11月初被正式批准为国营...查看详细>>

标签:中原戏曲文化

西平县越调剧团

    西平县越调剧团始建于1950年8月,前身系民办的“醒民剧社”。首任团长李运亭,演职员37人,隶属县文化馆领导。待遇为“死股活值”分账法。1952年9月,人民政府首派国家干部一名,1954年7月又增加到3名。经过整风学习,又新招部分学员...查看详细>>

标签:中原戏曲文化
词 典